古代以官职、地名、谥号为号或字的诗人及其故事

2024-01-09 04:10

跪求主要是为什么以官职、地名、谥号为号或字 的相关故事
3个回答
要说谥号的话,古代读书人视“生晋太傅、死溢文正”为最高追求。
范仲淹谥号范文正,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吴县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范仲淹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史称“庆历新政”。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到了唐朝的时候,魏征、陆象先、宋璟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等八名。   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许衡明。   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要死了,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因为李杨二人私交甚厚,有人作诗讽刺说:“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到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孙承宗、倪元璐。方孝孺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   清朝二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个人。但其中的曹振镛的谥号,世人一直非议不休。不过汤斌是死后追认的。刘统勋是死后直接谥文正。曾国藩的功劳的确大,但当时清朝的情况,有个激励的意思在里面。至于李鸿藻的身份是帝师,从他之后,凡是帝师皆有谥文正的可能。在之后的谥文正的,则有点末世名器,不足为贵的意思了。
以官职、地名、谥号为号或字通常不是诗人自己想这么取的,是当时的人或者后人对他的称呼。
我是这么认为的
朱文公吧 就是朱熹
相关问答
文武官的谥号
1个回答2022-09-24 21:10
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古代以官职、地名、谥号为号或字的诗人及其故事
1个回答2024-01-03 18:25
一、以“地名”命名   《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山西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人。 ...
全文
明朝文武官谥号都有什么?
1个回答2022-11-13 09:00
明代文武勋臣的谥号大致就是这些,详细的话看《弇山堂别集 卷七十一》
宋朝几品官员有谥号?
1个回答2022-11-29 08:00
一般做出杰出贡献或者陈亡的文臣武将才有谥号
官神是什么神,神职是什么,不是小说《官神》,就是到底有没有官神这个神?
1个回答2024-02-10 17:02
在神话当中应该没有官神这个职位,人类当中统领众官就是天子【皇帝】何必需要官神这样的神位。 至于统领众神就是玉皇大帝了。 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所谓的神,何必在乎有没有呢。
这些古代官职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1个回答2023-01-09 00:05
现代官员的等级
古代都有哪些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1个回答2023-08-10 04:32
真是涨知识了,谢谢
九品官职的具体官职
1个回答2024-03-02 03:27
以清代为例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
全文
谥号为“文正”的有哪些人
1个回答2023-03-12 12:45
范仲淹,曾国藩...
古代什么样的人死后能得到谥号?
1个回答2024-04-02 18:48
所谓谥号,指的是人去世之后,后人用比较简短的文字对其的一生进行概括性的评定。谥号最早起源于西周。秦朝时期,秦始皇将其废除。而后到西汉时期又恢复了谥号的制度。 一般来说,谥号多见于古代的帝王、诸侯以...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