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和鹬蚌相争的文言文(大意)

2024-01-14 00:33

急需这些文言文知道者请快点发贴,谢谢了。要快!~!~!~!~!~
1个回答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智慧评点: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希望能让你满意...
相关问答
鹬蚌相争揠苗助长这两个故事出自于哪本书
1个回答2022-11-18 16:32
中国寓言故事
鹬蚌相争和揠苗助长都是什么么故事
4个回答2023-12-02 10:47
鹬是一种鸟,想吃蚌。蚌是一种贝类,夹住鹬的嘴防守,这时候渔翁过来把这两者都收下了,比喻两方相争,结果被第三方毫不费力捡便宜。 揠苗助长,一位农夫想禾苗长的快点,就自作聪明的把禾苗从田里拔出来一点,这...
全文
拔苗助长的故事或掩耳盗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6-04 20:07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
全文
揠苗助长,掩耳盗铃是寓言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1-04 17:04
揠苗助长、掩耳盗铃都属于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
全文
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古往今来买椟还珠哪个不属于同一类?
3个回答2023-12-10 00:22
古往今来不属于同一类。 揠苗助长,掩耳盗铃,买椟还珠,都是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而古往今来不是。 另外,从语法结构上来看,揠苗助长,掩耳盗铃,买椟还珠,都是动宾+动宾,而古往今来却是名动+名动(或称主谓...
全文
叶公好龙,揠苗助长,农夫与蛇、掩耳盗铃哪个不是寓言
1个回答2024-01-14 02:05
叶公好龙、揠苗助长、农夫与蛇和掩耳盗铃都是中国的寓言故事。其中,“叶公好龙”比喻人们追求虚名,不注重实际;“揠苗助长”比喻急功近利,不顾自然规律;“农夫与蛇”则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友好却实际...
全文
鹬蚌相争感想读古文鹬蚌相争的感想.
1个回答2024-02-29 16:55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全文
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拔苗助长?
5个回答2023-11-30 09:54
这几个成语都是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汉语成语,读音为yǎn ěr dào líng。原为掩耳盗钟。释义: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出自《吕氏春秋·自...
全文
《拔苗助长》和《掩耳盗铃》的文言文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30 07:17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
全文
用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造句
1个回答2024-03-04 21:46
这件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实质上在掩耳盗铃。你这样守株待兔的行为是愚蠢的。做任何事不能拔苗助长,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