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里有哪些著名故事,成语

2024-01-15 13:08

1个回答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岩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相关问答
著名——名著意思不同?
2个回答2022-09-30 01:04
不同。著名是指有名气,有影响力的人,特指在某个领域中的有名望的人。名著则是指不仅有巨大名气的书,此书还要让人读后有感悟,对人的思想有启发,特别是对人有好的,向上的发展。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
听名著和读名著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4-01-21 06:06
其实名著必须经过改编才能琅琅上口,这其中一定损失很多文学色彩。所以听懂起来就是一个故事,很多东西就简化了,韵味也就少了。而且,有很多有深度的名著无法改编成评书。
小学生读“四大名著”该不该读原著?
1个回答2024-02-02 01:59
最好不要,四大名著中很多内容是不健康的,小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所以最好还是看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
国外著名的诗人~以及他们的著作
1个回答2023-02-26 08:06
泰戈尔 飞鸟集
请问,名著为什么是名著?
1个回答2023-02-24 13:23
因为他是有名的著作
中国四大名著是世界名著吗
1个回答2022-07-18 18:56
肯定是世界名著
听名著和读名著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4-02-09 10:49
其实名著必须经裂世信过改编才能琅琅上口,肆轮这其中一定损失很多文学色彩。所以听懂起来就是一个故事,很多东西就简化了,韵味也就少了。返码而且,有很多有深度的名著无法改编成评书。
读名著,讲名著
1个回答2024-02-19 06:49
  围城--读后感   这个寒假很有幸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读完以后,我对这本书有了些认识和感悟.《围城》出版于己于1947年,随即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并曾一度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
全文
著名画家有哪些人 著名画家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10 07:41
1、张大千,出生于1899年,四川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他是20世纪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他走遍世界各地,被誉为“东方之笔”。代表作有《爱痕湖》、《长江万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