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兼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

2024-01-16 08:38

1个回答
”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长技能,从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爱上你的数学课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多与贫困生谈心,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多与中间层交流,引其思进,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忽略。常与优等生谈谈新的目标,催其奋进。在日常交流中,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把你当作他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向导,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2.设计精彩的课堂开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新知的情境。因此新课导入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用精彩的故事,幽默的谜语,生活的情景,问题的情境等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二、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课堂上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学困生能够回答的,要请他们答,给他们机会,不能让学生觉得整堂课老师都没有注意到我,有种被遗忘的感觉。教学中一些略有思考性的问题,在学困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时,我就请中等生来回答,给中等生表现“我能行”的机会。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就让优等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这不仅满足了优等生的表现欲,同时也能够让别的同学受到启发。遇到答错的,教师要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这样,使学生觉得会学,自己能学,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2.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但教师不能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层面的学生。这就要求分层练习,辅以适当的开放题,安排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全体学生练有所得。基础性练习是每节课必有的。它是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较接近于例题。这样的板演可让学困生来完成。综合性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类练习可让中等生来示范完成。拓展性的练习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这种题练中有变,变中求深,使优等生有事可做,其他两类学生也可以积极尝试。3.学习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教育社会学告诉我们:同辈团体的影响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如何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关键是在教师如何把握时机,优化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把大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小天地”,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人人参与,学有所得。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堂提问都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一人发言时,要培养其他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其次,学习小组的组建可尊重学生自愿原则,也可以按性格、成绩、能力的差异,优化组合。即,可以是同质分组,也可以是异质分组。如统计等实践活动,需要合作完成的可选择同质分组,因为水平相近,学生心理没有压力,敢于发言,易于讨论,也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再如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思考性强的问题可选择异质分组,可以起到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的效果。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生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可以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同,成功喜悦共享。组长可以轮换,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促进竞争向上。三、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不同发展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有效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评价应以《课标》所指出的“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指导,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在评价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对优等生应欣赏他们那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运用“标新式”的评价,对中等生应肯定他们那正确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式”评价,对学困生应以鼓励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传递信息,给予
相关问答
同样一堂课,为什么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
1个回答2024-02-27 03:06
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层面,是不同的,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力也因人而异。所以同样的上课学习,接受到的知识也就因自身的接收能力而有所区别。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
兼职代课老师的第一堂课
1个回答2024-03-13 11:23
要充分了解课程的内容,深入备好课,包括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是多少都要去考量,学生的知识经验也要了解才行,不然你会把握不了课堂的.
思政课堂展示PPT都需要什么?
1个回答2024-01-04 03:20
在准备思政课堂展示PPT之前,我们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因素来确保我们的展示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以下是一些你需要考虑的因素: 1. 主题 - 确定你的主题并确保你的PPT的所有内容都与主题有关。 2. ...
全文
学校开展家长课堂的好处
1个回答2024-01-31 02:14
在我个人认为,凡事都有利弊,不可能都是对一件事有利的。 学校开展家长课堂,有利于对孩的管理,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不利的是,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太过于关心,有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在这就是...
全文
展现数学文化课堂听后总结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10 19:46
1、首先就是精美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导入课题时,有的老师有谜语导入,有些老师利用了幻灯投影揭示了这节课的课题,具有趣味性,首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3、教学内容得...
全文
为什么开展家长进课堂
1个回答2024-03-01 10:24
家长资源是学校最为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通过家长进课堂活动,使学生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使家长们更深入的了解了班级和学校,更好的推动了班级、学校的发展。 充分发掘了家长自身的教育资源,拉近了家长与教师...
全文
什么是课堂展示,课堂展示有什么意义
1个回答2023-02-23 11:50
常用的展示形式有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等。展示就是提升,绝不是重复性讲解或统一答案。展示内容贵在“精”,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因此,开放性题目、拓展性题目、难点疑点问题,均...
全文
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个回答2024-02-04 18:41
儿童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表现在接受事物。和反映事物的能力。对别人的提出问题对答如流。或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儿童发育迟缓。这方面就要差。反映问题的能力就会慢一些。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个回答2024-03-12 07:58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回答如下: 1、表现方面不同。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
全文
开学第一堂课需要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3-05 15:11
还是自己原来的学生,对你的要求是熟悉的,当然可以讲新课。不讲新课就讲新学期纪律,作业要求等,作业再布置预习。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