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七尺巷类似的故事?

2024-01-19 00:27

1个回答
1、《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颤型升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2、《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3、《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4、《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茄老。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5、《张英让地》: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租枯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相关问答
“七尺巷”的故事内容
1个回答2024-03-03 23:57
清康熙年,桐城张英官拜文华殿大学士,老家的邻居和他家之间有一条一尺宽的小巷,邻居要扩建占用这条小巷,张家不同意,于是争吵起来,张家写信给张英,张英以诗回信“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
全文
八尺巷的典故 关于八尺巷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15 07:42
1、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年代久远,没有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县令难以明断,公...
全文
“七尺巷”的故事内容?
1个回答2024-01-06 20:05
清康熙年,桐城张英官拜文华殿大学士,老家的邻居和他家之间有一条一尺宽的小巷,邻居要扩建占用这条小巷,张家不同意,于是争吵起来,张家写信给张英,张英以诗回信“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
全文
与三尺巷有关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3 00:50
说古代安徽桐城县有两家邻居因为盖房子发生矛盾!互不相让!其中一户就给家中在京城做丞相的亲戚去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结果是:丞相回信说~~~~~~~~~让他三尺又何妨!意识就是叫他想开点!不要...
全文
三尺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7:08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
全文
三尺巷故事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2-16 08:23
三尺巷也叫六尺巷。说的是清代开国状元秘书院大学士傅以渐开导家人礼让的真实故事。故事梗概为,家中因为与邻居有宅基纠纷,便与傅以渐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傅以渐遂回一纸家书:"千里...
全文
五尺巷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07:13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旧宅与吴家为邻,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
三尺巷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7 04:56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带备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数知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
全文
三尺巷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23 03:07
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家人在家乡与邻居争地界,写信向张英求助。张英写了一首诗作答:“一纸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后,主动向邻居让了三尺。邻居见宰相度量大...
全文
八尺巷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9 06:12
应是六尺巷的典故。清朝安徽桐城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宅与吴家为邻,吴家建房为巷子打官司,家人写信给张英,要他出面干涉。张英回信,要家人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出让三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