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巷的故事?

2024-01-30 17:08

1个回答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感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间阴文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

张英(1637-1708)的长子张廷瓒,是康熙时的进士。张英的第三个儿子张廷玉(1672-1755),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雍正设军机处,其规章制度均由他拟定。乾隆时又深得信任,加太保。为官于康雍乾三代,共50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也是少见的。《明史》的编成,就是张廷玉任总裁时的成果。张英的五子也是雍正时的进士,官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内阁学士。相传桐城当地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说法。

相关问答
八尺巷的典故 关于八尺巷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15 07:42
1、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年代久远,没有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县令难以明断,公...
全文
与三尺巷有关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3 00:50
说古代安徽桐城县有两家邻居因为盖房子发生矛盾!互不相让!其中一户就给家中在京城做丞相的亲戚去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结果是:丞相回信说~~~~~~~~~让他三尺又何妨!意识就是叫他想开点!不要...
全文
三尺巷故事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2-16 08:23
三尺巷也叫六尺巷。说的是清代开国状元秘书院大学士傅以渐开导家人礼让的真实故事。故事梗概为,家中因为与邻居有宅基纠纷,便与傅以渐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傅以渐遂回一纸家书:"千里...
全文
五尺巷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07:13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旧宅与吴家为邻,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
三尺巷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7 04:56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带备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数知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
全文
三尺巷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23 03:07
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家人在家乡与邻居争地界,写信向张英求助。张英写了一首诗作答:“一纸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后,主动向邻居让了三尺。邻居见宰相度量大...
全文
八尺巷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9 06:12
应是六尺巷的典故。清朝安徽桐城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宅与吴家为邻,吴家建房为巷子打官司,家人写信给张英,要他出面干涉。张英回信,要家人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出让三尺,...
全文
三尺巷的典故原文
1个回答2024-03-08 04:13
三尺巷的典故原文: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相传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地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人撑腰。收到家人来书,傅以渐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
全文
五尺巷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10:03
(其实是六尺巷)补充楼上的回答:于是两家人闹起来,双方都不服气,张家人便修书给张英求助。张英写了一首诗作答:“一纸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后,主动向邻居让...
全文
三尺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19:18
古时有相邻的两户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商贾。两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围墙时,双方为地界发生了争议。古人素来就有“寸土必争”的老传统,不要说邻里之间,就是兄弟之间为了祖业也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