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里健良教育有怎样的认识和了解

2024-01-20 21:45

1个回答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确保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通过深入学习,反思教学,现将我的体会表述如下。
一、懂要求、明原则、知任务、晓内容。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实施原则、主要任务和内容等。
1、明白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
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平安校园、法治校园为着力点,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明白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原则。
通过深入学习,明白了纲要实施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整合性原则。
3、明白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
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4、明白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要求。
在中学阶段,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二、践行纲要、“落地”课堂、突出效果。
作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施者之一,通过学习“纲要”,在“纲要”的要求、原则、任务、内容指导下,我们要身体力行地践行“纲要”,践行“纲要”的重要环节在于“落地”课堂,“落地”课堂最终要有突出的效果显现出来,这才完成了法制教育的全环节,达成了教与育的目的。
通过学习“纲要”,我的法制观念得到了强化,我的法制教育观念得到了提升。我准备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中积极践行“纲要”,力争让法制观念在学生心中生根、让法制行为在学生生活中开花、让法制制度在社会的大家庭中结果。
1、身体力行,潜移默化。
教师作为社会生活的一员,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法律的制度约束中,我自己就要恪守法制,做一名优秀的遵纪守法的公民。这样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还要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法律事件,听说的一些涉法事件,(当然其中不乏有与学生相关的,不乏有学生感兴趣的),讲给孩子们听。让法制的春风潜入学生的大脑,让鲜活的“教材”在学生的大脑中默化为规则。
2、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法制这个词语虽然很抽象、很空洞,但是因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它又是具象的、生动的。法律的条文是严肃的、是空洞的,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就要化严肃为活泼,化空洞为生动,在形式上要讲究多样化,在内容上要讲究丰富而多彩。
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可以请进来搞讲座,可以走出去访社会;可以坐着听(新闻、讲座、故事),可以站着做(故事表演、规则游戏、以身说法);可以有图片展览、有视频播放、有公审现场、有文本阅读;可以有故事会、表演队、手抄报等形式。这些形式多样化了,内容丰富了,自然学生就感兴趣了,有兴趣了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3、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
生活中真实法制故事不少,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感人的、有血腥的,有廉洁的、有腐败的,有阳光的、有阴暗的。作为教师,我们空间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故事来影响学生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个人认为,法制教育必须要做到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
4、反复抓,抓反复。
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企望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厌其详,以多种形式,多彩内容,反复强化。当然,学生行为有反复也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要不失信心,要反复抓,抓反复,不放松。
5、外部施教,内化行为。
内化是一种自主行为,任何一种东西经过多次的、长期的影响后,人的大脑都会产生自主内化。所以法制习惯的养成这需要我们反复的外部施教。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以免我们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
教师的法制教育是一种外部施教,长期一以贯之,让学生眼、手、耳、脑都“习惯了真钞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经过学生的自主内化,然后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法制模块,最终养成良好法律意识,并指导自己在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行为,做一个守法公民。 展开
相关问答
小班健康教育活动认识五官教学方法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7 03:48
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
全文
健康教育知识
1个回答2022-09-20 20:35
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
育儿保健知识
1个回答2024-03-11 21:57
孕妇不宜吃火锅,少吃谷物,避免食物过敏,不宜多吃桂圆与动物肝脏。 维持新生儿温度,正确使用尿布,婴儿需要的营养素相对很多,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蛋,肉,大豆。鱼,...
全文
“教书育人”体现了学生认识(  )表现。
1个回答2024-01-22 22:38
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教育性。教育性是指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品德也...
全文
“教书育人”体现了学生认识(  )表现。
1个回答2024-01-21 23:43
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教育性。教育性是指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品德也...
全文
“教书育人”体现了学生认识(  )表现。
1个回答2024-01-23 02:13
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教育性。教育性是指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品德也...
全文
“教书育人”体现了学生认识(  )表现。
1个回答2024-01-29 15:16
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教育性。教育性是指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品德也...
全文
孩子们是怎样认识“教育”的
1个回答2023-11-02 18:27
从幼儿园开始了解
《爱的教育》你认识了哪些小朋友?你最喜欢谁?说说喜欢的理由。
1个回答2024-02-27 07:06
《爱的教育》我认识了安利柯、代洛西、 洛贝谛等,我最喜欢《爱的教育》书中的一位叫泼来可西的孩子。     泼来可西十分有勇气的去面对父亲的虐待和父亲的百般伤害下,泼来可西不害怕、不放弃,很勇敢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