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听雨》

2024-01-25 01:39

1个回答

1、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赏析: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

2、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作者与蒋捷两人年龄不同,听雨的心境也不同。蒋捷是中年听雨就谈“悲欢离合总无情”,作者已到望九之年听雨却“兴高采烈”。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喜悦,表现他心系农民的情怀。

3、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

赏析:作者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感),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表现他心系农民的情怀。

4、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

赏析:用贴切的拟人和叠词描绘事物的情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表达出作者对雨的喜爱。

5、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

赏析:这里体现了作者关心农事的情怀。作为一代大儒,作者关注民生,心系农民,心忧天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老当益壮,年近九旬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

相关问答
季羡林散文《听雨》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2-23 04:40
以物喻人,表现了其不懈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更多的人领悟中国文学的魅力而做出的所有付出!!!在呼吁我们都行动起来,为展现中国特有的人文文化而做些什么通过阅读,感受到了季老的良苦用心和对中国儿女的期望!...
全文
对于季羡林散文《听雨》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3-05 19:20
季羡林的《听雨》,文章一如作者的特点,清新质朴自然,读起来感觉很亲切。此时的季羡林正在研究他的学问,听着阳台顶铁皮被雨打的声音,他感到很舒服,从中他能听出金声玉振,他能听出黄钟大吕,他能听出大珠小珠落...
全文
季羡林和余秋雨的散文
3个回答2022-08-29 05:47
余秋雨的哪部散文比较隽永、柔美---还是《文化苦旅》(其后的有了几许商业炒作意味) 季羡林的哪部作品比较有人生哲理)--《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前期更倾向于学术)
听雨 季羡林
1个回答2024-01-29 09:04
1、关于雅,那是品位的境界。2、俗事,实际是雅的另一种解释,还是雅。3、表达作者的思想品位的高度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
季羡林的《听雨》
1个回答2024-01-24 23:31
《听 雨 》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
全文
季羡林《听雨》的读后感想
1个回答2024-04-13 09:45
伏案不辞筋骨劳,隔窗听雨不嫌烦。多情又憾农家苦,飞梦飘飘收益难。几度人生能耗费?可怜漂泊无家还。桑榆日薄无他盼,黍米盈收心尚安。
听雨 季羡林
1个回答2024-01-24 22:08
听 雨 季羡林①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
全文
急求季羡林散文《兔子》读后感 啊啊啊啊啊啊!
1个回答2022-08-14 15:46
兔子好可爱啊!
听雨 季羡林文章
1个回答2024-01-23 10:53
季羡林 《听 雨》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
全文
听雨 季羡林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个回答2022-07-16 07:10
对雨美好的向往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