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课文中引用" , "这句谚语进一步说明 .

2024-01-29 11:21

1个回答
1.汉语家园
[板块说明]
本板块由《第一场雪》《橡树》《虎猫对饮》三篇文章构成。分别以美丽的景色
、生动的故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现了谚语、成语、歇后语的无限语言魅力。学生
不仅是在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解读曲折、丰富的故事,更是在感受、欣赏我们
汉语中最为宝贵的语言财富。本板块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进一步了解谚语、成语、歇后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运用
,让谚语、成语、歇后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放异彩。
谚语、成语、歇后语的学习是本板块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谚语
、成语、歇后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学生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
环境中,感受谚语、成语、歇后语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加深对它们的了解。不能偏离这一重点,更不能脱离课文,为学谚语而学谚语,
要把课文内容与谚语、成语、歇后语的学习恰当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课后拓展与
运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积累,学以致用。
1—1 第一场雪
教材分析
《第一场雪》选自著名作家峻青的《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图》。课文描绘了
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之情。这种欣
喜之情既蕴涵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出来。
从题目上看,第一场雪强调了“第一”,就本课来说,这的的确确是入冬以来的
第一场雪,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这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走出困境的第一
个信号。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
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
时,联想到“瑞雪兆丰年”,想到了光明前景,充满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希
望,所以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第一场雪》。表达
了作者热爱自然景色、关心农业生产、向往来年丰收的喜悦之情。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全文可分为“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
联想”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下雪前的天气变化,重点写了“
昨天”一天的天气变化。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下雪时的景色。第三部分(第
4、5自然段)写雪后景象。第四部分(第6、7自然段)写作者的联想。
文章描写细致,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写雪景分三个层次:雪前——雪中——雪
后。写雪前,分别从清早、中午、黄昏写出大雪降临之前的天气变化;写雪中,
从白天写到夜晚,描写出大雪纷飞的景象。作者对下雪时的景象描写得格外细致
,先写“看雪”,再写“听雪”,说明了雪“下得很大”。看到的,如“鹅毛般
的”“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听到的,如“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
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从所见、所闻两方面写出了自己的感
受。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内容。作者由面到点,由景到人,细腻地描述了
大雪初晴的美丽景色。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
景交融,描绘出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嗬!好大的雪啊!”表现了人
们见到美丽雪景时喜悦、兴奋的心情。“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是总
写雪后美景,接着作者写了三个细节:银条儿、雪球、雪末儿。“毛茸茸”“亮
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玉屑似的”这些词语不仅写出了它们的样子、光
泽,还写出了轻重感受。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喜悦心情。如“
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
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作者充
分地把自己对这场大雪的喜悦和赞美,融进了对美丽雪景的描绘之中,做到生动
优美,情景交融。
引用“谚语”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点。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选用本篇课文,就是想通过学生对文中两个谚语的理解,感受谚语
的魅力,认识到谚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激发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谚语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
年枕着馒头睡”的同时,了解谚语的特点,借助课后题向外拓展,以达到学生自
觉主动学习谚语、积累谚语,并初步把谚语运用到生活、学习中的目的。
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一是让学生通过本课两则谚语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谚语
的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拓展;二是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雪景的
重点语句,体会雪后的壮美,以及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4自然段。
3.了解作者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品读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爱和兴奋之情。
5.了解有关谚语的知识。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2.简单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时期的资料和峻青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的字都是6个。教学时要注意强调“谚”“屑”“
骤”“掷”的读音。“谚”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屑”不要读成“xu?琛薄?
“骤”是翘舌音。“掷”读“zh?臁保?荒芏脸伞皕h?鑞g”。
(2)会写的6个字,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自学。
(3)在书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的各个部分所占的不同比例。如“罩、屑
”的结构特点,书写时要紧凑、匀称。“胶、谚、馒”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
得左窄右宽。“掷”字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所占比例要相当。
2.朗读指导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雪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运用叠词。例如:“大
雪整整下了一夜”,“整整”(AA)强调雪下的时间长;“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
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
、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句子中“
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ABB)绘形绘声地描写出了雪后景色的美丽
形态和灿烂夺目的光彩;“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大街上的积雪有一
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簌簌”(AA)“咯吱咯吱”(ABAB
)等词描摹了雪花下落以及人们踏雪时发出的响声。这些叠词巧妙地运用,为描
绘雪景、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
朗读或背诵加以体会和欣赏。如描写雪大的词句,可以朗读得慢一点儿,重一点
儿,突出雪花的大,下的时间长;描写雪后美景的词句,可以把叠词读得轻柔一
些,突出雪景的美丽、可爱;描写孩子们活动的词句,可以读得轻快一点儿,突
出孩子们此时此刻欢快的心情。
(2)文章语言生动,在描写景色的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喜悦的心情。这是本文
的情感基调。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慢慢体会。
3.阅读教学
(1)教学本课,可以由谚语开始,激发学生了解谚语、阅读课文的兴趣。上课伊
始,教师可以出示:“瑞雪兆丰年”,让学生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由此揭示课
题,让学生借助课件、图片或者以往的生活经验,谈谈下雪时的动人情景。再进
行讨论,这篇课文以“第一场雪”做题目,与“一场雪”有什么不同?在充分理
解文题的基础上,先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内容,再抓住重点段落
,仔细体会、感悟。如可以抓住文中描写最美的雪中、雪后两段重点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教学本课。因为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
散文,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
学生掌握的重点。所以,通过课堂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
咽,细细品读,做到读中感悟,悟中生情,情中入境。当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
要内容之后,再揭示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层层递进,步步加深,学生就
会充分深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谓水到渠成。
(2)课文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主要写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
相关问答
<<第一场雪>>课文中引用" , "这句谚语进一步说明 .
1个回答2024-02-05 05:09
1.汉语家园 [板块说明] 本板块由《第一场雪》《橡树》《虎猫对饮》三篇文章构成。分别以美丽的景色 、生动的故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现了谚语、成语、歇后语的无限语言魅力。学生 不仅是在欣赏优美的语...
全文
与有关雪的谚语
1个回答2023-01-28 04:45
雪多,霜多,雨水多。
小雪节气的谚语
1个回答2024-02-29 12:48
小雪节气的谚语 1.一雨瑞雪一寸金。 2.江南三尺雪,米稻十年丰。 3.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4.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 5.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 6.小雪飞满天...
全文
关于下雪的谚语
1个回答2024-03-02 19:41
1、瑞雪兆丰年。 解释: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 2、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解释:农村传统民谣,八月十五多是云朵遮住月亮(指阴天),来年正月十五...
全文
大雪节气谚语
1个回答2024-01-23 08:28
大雪节气谚语摘抄   (一)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二)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三)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四)大雪节气的雪多、雪大均预兆...
全文
有关大雪节气的谚语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4 20:57
1,大雪不冻倒春寒。 意思是说在大雪节气的时候,土地还没有冰冻,也就是当地的气温还是比较暖和,并没有降到0°以下,那在第二年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这个也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观察的结...
全文
写-写有关雪的成语或谚语
1个回答2022-12-31 00:00
踏雪无痕,鹅毛大雪
引用谚语造句说明事物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2-27 08:28
一、表达上有特点的谚语 :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力是压大...
全文
意思是退步的谚语
1个回答2024-02-27 07:34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关于雪松精神的谚语
1个回答2024-03-05 13:34
苍松翠柏 松柏之寿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玉洁松贞 竹苞松茂 鹤骨松姿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