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典故

2024-01-30 14:24

是关于古代的... 是关于古代的 展开
1个回答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句《贤文》出自汉宣帝时的赵充国老将军。说的是汉宣帝时,西北边境上传来警报,说羌人时常出没骚扰,攻占城池,杀害官吏,情况十分严重。朝廷得报,立即召集会议,商量对策。大臣们都主张立即派遣大军,前去攻剿。可是当宣帝征询谁可以率领大军前去的时候,却噤若寒蝉,谁也不敢作声。 这时赵充国老将军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到西北边境地区去看一看究竟。宣帝很高兴,少不了赞扬他一番,并且对他说:“依你估计,羌人实力如何,你需要多少兵马,多少武器和粮草,尽管提出要求。”赵充国说:“情况究竟如何,现在还不清楚,因此不便估计,更无法提出什么要求。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我要求亲自去看一看。等我到了那边,摸清了情况,然后草拟方略,再向您详细奏报。” 赵充国来到西北甘肃的金城郡,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渡过黄河,侦察羌人地区的形势。又从俘虏口中,问明羌兵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等情况,于是定出了驻兵屯守的计划。主张对羌人不进行攻剿而采取分化瓦解,争取和好的政策,叫做“全师、保胜、安边之策”。赵嫌誉充国就这样奏报了汉宣帝。但是汉宣帝听了朝中大臣的相反意见,渗者指仍然主张进兵攻剿。赵充国一再分析实际情况,据理力争,说明不出兵而“留屯田丛配,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的理由。赵充国反复奏报,汉宣帝和大臣们反复讨论,终于同意了赵充国的方案。此方案实施以后,果然效果很好,即节省了朝廷的费用,避免了将士流血,而且使汉人和羌人紧张关系随即安靖下来,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相关问答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见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吗?
1个回答2024-02-08 13:19
那要看你遇到的是什么事情了,有时候或许是真的,但有时候也许是假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看事情都应该用心去看,这样看的比较真实,就会减少很多的误会了。
为什么有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1个回答2024-02-18 08:33
这是事实,有些事情若不是亲眼看到真的不能相信,道听途说的东西永远都不值得相信,嘴长在别人身上,别人想怎么说都可以,不是吗?他说耗子药吃得你也去吃吗?还有俗话说捉奸要在床,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能轻易相信...
全文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4 19:12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什么缓亏介绍如下: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的意思。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1、读尘哪森音:ěr t...
全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个回答2024-03-06 16:59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人说的靠不住。” 刘真 《春大姐》:“ 玉春娘 嘴里虽没有说出,心里可老是相信着那句老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11 05:09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它是说听别人讲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实情况,而听人讲往往是虚假的,道听途说,没有亲眼所见就不要相信。但眼见是不是一定为实呢?其实不一定。因为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
全文
谁知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6 15:54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句《贤文》出自汉宣帝时的赵充国老将军。说的是汉宣帝时,西北边境上传来警报,说羌人时常出没骚扰,攻占城池,杀害官吏,情况十分严重。朝廷得报,立即召集会议,商量对策。大臣们都主张...
全文
关于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故事
1个回答2022-09-28 15:07
自己编一个吗?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8 20:11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的意思。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1、读磨运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全文
为什么要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1个回答2024-01-21 01:11
许多人在听了难以置信的故事之后,就会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眼见就真的为实,而听就真的为虚吗? 按照人的惯例就会说这是真的,那就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的惊奇的变魔术,人们看着那表演是目不转...
全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作文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24 21:43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话是否可信? 如果太阳熄灭了它的光芒,地球上的人要过八分钟才能知道。而在这八分钟里,人们依旧可以看到太阳的光芒,却已不是实实在在的那个太阳——但是,人们不会知道...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