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规律的成语

2024-02-05 13:33

1个回答
触类而通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触类旁通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东海扬尘 大海变陆地,扬起灰尘。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洞彻事理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断鹤继凫 截短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办不成的事。
断鹤续凫 断:截断;续:接;凫:野鸭。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出处:《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遁天妄行 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
出处:南朝·宋·宗炳《明佛论》:“皆违理谬感,遁天妄行,弥非真有矣。”
遁天之刑 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相关问答
表示规律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7 05:52
触类而通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触类...
全文
表示规律的成语
1个回答2023-01-17 14:09
井井有条 井然有条 有条有理有条不紊 井然有序 井井有序
鱼牛的故事揭示了什么教学规律?
1个回答2024-01-20 16:24
建构主义的这个鱼牛寓言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其中核心的一条是“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上的建构过程。” 可见,如果我们在课堂中只是灌输知识的话,学生得到的是一种表面的、零碎的、不真实的理解...
全文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1个回答2024-02-15 08:56
对立统一规律揭露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又称为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包括四大部分内容: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内外因。 矛盾的基本属性包括...
全文
鱼化石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揭示了怎样的自然规律?
1个回答2024-02-20 05:42
可以试着解释一下。这首诗从内容来说是首象征诗。作者以戏剧独白的方式阐述了恋情的变化,由渴慕、交融到分离,然而这不意味着死灭,两者的结合沉淀得到了结晶,终有新生。这是作者在《鱼化石》后记里说的“生生谓...
全文
遗忘的规律及启示
1个回答2023-08-22 04:00
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拦咐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
全文
鱼化石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揭示了怎样的自然规律?
1个回答2024-02-16 23:11
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揭露了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的自然规律。 《鱼化石》 现代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
全文
强弱规律有规律吗 什么规律
1个回答2024-04-13 04:57
强弱弱,跟3/4的一样,只不过3/4是以4分音符为一拍。3/8是以8分音符为一拍。 强弱弱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