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的大意是什么?

2024-02-09 10:21

1个回答

鸿门宴,指前206年(汉元年)十二月在位于故秦都城咸阳郊外的新丰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由当时两位楚将刘邦与项羽进行的一次签约宴会。

此前楚怀王熊心曾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因率先进入关中灭秦,欲以秦王子婴为丞相,在关中称王,引发实力强大的项羽的不满,刘邦因自度实力不及项羽,于是将关中的统治权出让给项羽,项羽最终满意,打消了讨伐刘邦的打算,并为后来几个月后分封诸侯创造和平条件。

此次宴会对楚汉战争及以后中国历史皆发生重要影响,鸿门宴虽然让项羽获利最大,但此后分封将汉中郡分给刘邦,秦三世未能抵抗住刘邦,使得刘邦吞并关中,并为日后楚汉相争埋下伏笔。

扩展资料:

1、故事背景

公元前206年,当时为楚国武安侯的刘邦率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楚军进关。

项羽于巨鹿之战歼灭了秦军主力,向关中进发。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乃以武力破关直入,并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闻讯大惧,乃率其部10万人马撤出咸阳,扎营霸上,却未敢迎见项羽。当时项羽军兵力40余万人。

2、故事后续

范增的预言在数年后应验:项羽和刘邦在随后的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败北,在乌江伏剑而死,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后世不少人认为项羽在事件中缺乏当机立断的能力,导致范增的计划失败,亦埋下了自己日后败死的伏线。

“鸿门宴”一词在后世被用作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以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皆成为名句。

相关问答
鸿门宴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26 04:57
  译文如下: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
全文
鸿门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5:23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是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
全文
“鸿门宴”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1-20 18:10
不是,字数就不对.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
全文
鸿门宴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05:41
鸿门宴成语有: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彘肩斗酒等等。 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项庄舞剑:比喻说话渗薯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
全文
鸿门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18 21:20
一、故事梗概 刘邦和项羽都是代领军队攻打秦朝,但是他们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刘邦还没写比不过项羽,但是刘邦的心态比相遇要好得多,在刘邦先拿下咸阳的时候,项羽已经气的不行了,觉得非常的生气,就派人去攻打函...
全文
鸿门宴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27 08:24
丫丫~呼叫丫丫~看这里,看这里!咳咳,鸿门宴么,按照我的印象,是项羽请刘邦吃饭,想伺机杀死刘邦来着但刘邦比较地老奸巨猾,特地装傻项羽嘛,就很狂的以为刘邦对自己造成不了威胁尽管范增怎么劝,都没杀死刘邦,...
全文
《鸿门宴》的全文翻译?
1个回答2022-09-02 22:13
(答案不唯一)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3-04-21 05:01
寡人之于国原文翻译
“鸿门宴”的故事出自( )。
1个回答2024-01-15 05:43
A
电影鸿门宴,求解,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1个回答2024-02-09 06:35
…… 范增离开项羽之前,留给他一个锦囊,让他在生命危险时打开,结果项羽太过自负了,在自刎前都没打开,最后,被刘邦得人捡到了,交给刘邦看,结果,上面写的是:大王不用担心,我已经联合了张良,萧何,韩信和...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