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立木的故事内容

2024-02-19 08:39

1个回答
辕门立木:商鞅不能确定新法令的推行效果能怎么样,于是决定搞一回普法宣传,这就有了著名的辕门立木的故事。
商鞅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当时“金”指铜,赏十金就是说赏十斤铜。
十斤铜是多少钱?直到汉朝的时候,你家有十斤铜,你也就够一中产阶级了。[1]
事情太简单,赏金太丰厚,反而让围观群众感到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商鞅于是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
这很自然的会让人产生这样一种买彩票的心理:“就是你拿我开涮,我无非也就是白费点力气,万一是真的呢?”于是有一个人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
这下秦国人民都明白了,商鞅说话是真算话。于是商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相关问答
辕门立木的故事内容
1个回答2024-01-20 12:39
辕门立木:商鞅不能确定新法令的推行效果能怎么样,于是决定搞一回普法宣传,这就有了著名的辕门立木的故事。 商鞅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当时...
全文
辕门立木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4 21:24
辕门立木:商鞅不能确定新法令的推行效果能怎么样,于是决定搞一回普法宣传,这就有了著名的辕门立木的故事。 商鞅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当...
全文
辕门立木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7 10:23
秦国商鞅不能确定新法令的推行效果能怎么样,于是决定搞一回普法宣传,这就有了著名的辕门立木的故事。 商鞅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当时“金”指...
全文
辕门立木典故?
1个回答2024-02-23 01:28
辕门立木典故? 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译文:...
全文
辕门立木的故事内容
1个回答2024-02-23 11:14
辕门立木:商鞅不能确定新法令的推行效果能怎么样,于是决定搞一回普法宣传,这就有了著名的辕门立木的故事。商鞅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当时“...
全文
谁知道轩辕剑5那个建木内部问题
1个回答2022-09-21 06:48
太简单了吧~
南门立木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19 16:47
典故: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
全文
立木为本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02:16
立木为本的故事? 立木为本即立木为信。 故事如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
全文
我家小孩不能说一句,说一句立马变成木头一动不动是怎么回事?
1个回答2024-01-31 21:34
可能孩子需要父母和他心平气和的去说话,同时也需要和父母多多的交流,要不然家长一说孩子就以为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所以说才会特别的缺礼,然后不去说一些事儿。
南门立木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1 12:19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