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024-02-24 18:33

这句话在<红楼梦>哪一回出现过??以及具体的背景^
1个回答
《红楼梦》第二回

背景是贾雨村与冷子兴之间交谈,主要内容是都中新闻~

算了~我把这段给你附上~你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雨村因问: "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 : "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道:"荣国府贾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么?"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 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 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 , 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冷子兴笑道: "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 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 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雨村听说,也纳罕道:"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
相关问答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的成语出处
1个回答2024-02-15 09:56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 :“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示例】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又道是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跌扑不多时,转...
全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出自哪
1个回答2024-02-25 17:31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语见《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夫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枝繁者荫根,条落者本孤。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云:...
全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译文
1个回答2024-03-01 09:59
百足这种虫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比喻某人或集团虽然失势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气势和能量。 源头的泉水枯竭了,那么溪流也就干涸了;树木的根部腐烂了,那么枝叶也就枯萎了;枝叶繁茂的树木可以庇佑根部,枝条凋落...
全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1 10:22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世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出自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
全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译文
1个回答2024-03-15 06:07
百足这种虫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比喻某人或集团虽然失势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气势和能量。 源头的泉水枯竭了,那么溪流也就干涸了;树木的根部腐烂了,那么枝叶也就枯萎了;枝叶繁茂的树木可以庇佑根部,枝条凋落...
全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7 07:17
道理: 1、某人或集团虽然失势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气势和能量,不能因此而小看对方。 2、喻世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出自: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
全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猜一个生肖。谢谢
1个回答2023-01-07 01:20
老鼠吧。生命力强盛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的典故和意思,
2个回答2022-05-29 07:02
解释]: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发音]: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全文
百虫之尸死而不僵下句?
1个回答2024-03-01 19:24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词目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发音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释义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
全文
9 8ⅹ3等于多少?
1个回答2024-06-08 16:55
竖式计算,98×3。 解题思路:在计算竖式计算乘法运算的时候,先通过其中一位数的第一位乘以另一位数,得到一步答案。然后依次计算从低位到高位的乘以另外一位数,得到几步答案。最后把得到的所有答案累加,就...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