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孔子的学生 樊迟

2024-02-25 07:43

1个回答
樊迟(前515--?),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学生,从小贫穷,但读书刻苦,还懂种田。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拜师。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慝、辨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冉求认为他能服从命令,以其为车右。鲁军不敢过沟迎战,他建议冉求带头,冉求纳之鲁军大获全胜。他兴趣广泛,除学道德、文章,还曾向孔子问“学稼”和“学为圃”,受到孔子的斥责。但他不傀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樊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益都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以“益都侯”从祀孔子。
相关问答
樊迟请学稼中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小人?
2个回答2023-11-22 04:11
这里的小人不是现代人说的小人,孔子是说樊迟的志向太小只想学会种庄稼,如果象君子一样有礼有义有信那样农民就会相信你,自然而然的工作也会有信心,因为老百姓图的就是安居乐业,这点在孔子以前的论述就有,国之根...
全文
孔子为什么要大失风度骂樊迟?
1个回答2024-02-24 10:07
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孔子始终坚信“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生下来本质是一样的,是教育的差异造成了后天发展的鸿沟,这是一种朴素的平等、民主的思想。后来在他的再传弟子中,出...
全文
孔子的笨学生——樊迟
1个回答2023-11-30 10:55
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不少弟子在《论语》中多次出现,人格特征比较鲜明,其中樊迟便是一个,樊迟不是很聪明,却态度踏实,肯于发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樊迟,名须,字子迟,齐国人(或云鲁国人)。...
全文
身为孔子的弟子,樊迟为何被人称为小人?
4个回答2023-11-28 09:55
这里的小人,并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小人,应该是志向并不高远的人,因为夫子希望把自己对于仁的理解和运用教给樊迟,把他培养成上流知识分子,但是樊迟让他失望了。
樊迟学稼故事?
1个回答2024-05-04 15:36
“樊迟学稼”的故事出自《论语》。樊迟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地的事情,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向孔子请教种菜的事情,孔子不高兴的说我不如老农,樊迟走后,孔子说“小人哉,樊迟也”,又说出了一大...
全文
《论语-为政》问孝讲的是什么孟懿子 樊迟孟 武伯子 游子夏 分别说的是什么孔子又是怎么讲的
1个回答2024-05-15 10:30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
全文
好学精进的樊迟
1个回答2023-11-27 07:56
好问精进的樊迟(二) 尝到了学习甜头的樊迟,越来越喜欢学习了。樊迟不仅要弄懂什么是“知”和什么是“仁”,还要弄懂它们的不同。 这一天,樊迟再一次向老师请教“知者不惑,仁者不忧”的大问题了。...
全文
孔子在《樊迟,仲弓问仁》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
1个回答2023-11-25 04:01
内容有针对性,情感要充沛,态度要民主,讲究教育时机。 文中“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即是“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孔子回答仲弓问“仁”,以及回答子贡问可以终身实践的“一...
全文
为什么樊迟三次问仁孔子三次回答不尽相同?
1个回答2023-01-31 04:11
孔子回答颜渊问“仁”,说明“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即是“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 孔子回答仲弓问“仁”,以及回答子贡问可以终身实践的“一言”,主要是从否定的方面说明仁...
全文
樊迟问孔子如何种庄稼,为什么说吾不如老农呢?
4个回答2022-09-01 02:06
因为孔子是专注学问的,并不了解种庄稼的事情,但是那些老农是专门种庄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