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哪些情绪心理偏差

2024-03-06 15:17

1个回答
1.期望过高——精英情结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铸就了很多大学生的“精英情结”,这种“精英情结”导致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对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本人、其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就业产生过高期望,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受到很大限制。“精英情结”造成了部分大学毕业生薪资期望过高,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毕业生大都希望留在发达的大城市中,造成了局部地区人才过剩;部分毕业生只想从事金融、计算机等热门行业,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另外很多海外归来人员未能顺利就业也和这种“精英情结”有很大关系。和国内这种就业观和就业环境严重脱节的状况相比,很多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就业观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于高科技行业收缩和北美经济低靡,加拿大的失业率达到7.8%,大学生就业很难,不少学生选择了短期临时工作来暂时解决饭碗问题。巴西失业率达到12%,大学生们已经习惯“先就业再择业”。俄罗斯大学生毕业后大约只有30%从事与本专业挂钩的工作。而西班牙的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作“蓝领”工人了。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国外大学生能够放下身段,从事基层工作的态度和观念值得国内大学生反思。2.规划不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偏低,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这方面尤为明显。这种规划意识的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大学期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对自我的了解是职业规划的起点,需要通过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也就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同时,大学期间还要对工作世界进行探索,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行业和职业。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通过浏览网络媒体、听讲座、实习、职场访谈等途径进行。做好这两部分工作,是确保找到和自己优势匹配的职业的条件之一,有助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后,上学期间可以按照目标职业的能力要求来塑造自己,到了求职的时候已经具备目标职业要求的能力素质要求,就可以顺利就业。而很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大学期间主要围绕专业课进行学习,并且由于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另外也没有培养工作所要求的必备能力。同时,这些人群在求职的时候目标不清晰,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使求职变得盲目,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求职的成功率。3.约束太多——不合理信念大学生求职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一旦存在头脑中,就会影响顺利就业。求职中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对“自我”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真没用。”这种迷茫时的自我否定心态,会造成求职中的犹豫、软弱。又如“我无法从事任何与我本身能力、专业不合的工作。”这种静态的眼光,怎么能适应职业生涯的动态发展?还有一些同学对自我的认识过于自负,如“只要我愿意去做,我就能做任何事。”自以为什么都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也难以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第二类,对“职业”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一定要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之前,绝不签约”,“我从事的工作要能满足我所有的要求”,“这份工作的专业要求应该是很严格的,我或许不合适吧”,“我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否则人生多没有乐趣啊!”,“这个行业不适合我的性别”……这些非理性的观念无形中就把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大大地缩减了,成为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类,对“就业”的不合理信念。一些同学对于就业过于草率,如“我会凭直觉找到最适合我的职业”,结果到了岗位上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职业,造成频繁跳槽。又如“有工作就做吧,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换工作”,过于随意地选择职业,往往会空耗精力,不利于在行业中提高自己,延误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些同学又过于慎重:“这个决定我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因为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变了”。把职业看成静态的,觉得“一选定终身”,结果导致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第四类,对“发展”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工作一定要在北京、上海,因为这里机会,利于我的发展。”现在很多人都在乎工作的地点、工资等外在的直接的待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要辩证地分析自己的状况和自己行业的性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虽然机会看起来多一些,但是优秀人才也多、竞争也大,个人相对竞争优势不一定能够体现出来,相反,如果能够在其他城市,或许更为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职业成功。以上这些求职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在决定就业后一定不要用各种各样的主观推测“锁住自己”,而对职业环境以及自我追求的变化无动于衷。态度决定一切,大学生要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影响,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4.压力过大——心理素质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就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结构化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的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畏惧心理、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等方面,并以一些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急躁、孤傲、自卑、焦虑、恐惧、情感淡漠等。这些就业心理常见问题,除了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关之外,也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紧密相连。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校毕业树立正确的求职期望,培养积极情感,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将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
相关问答
孩子情绪差心情不好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5-23 03:41
好好了解一下,是不是孩子在小校和同学闹矛盾了 或者小孩恋爱了,感情上有些波动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及时的沟通,这样也是做家长该做的呢
动漫和漫画内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偏差
1个回答2024-02-02 01:16
一般漫画作者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而动漫公司是要收视率和钱的啊
为什么老师会对差学生有偏见啊?
1个回答2024-03-06 15:42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有的老师素质低啊
偏差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9-14 21:20
在统计学中,偏差局友可以用于两个不同的概念,即有偏采桐皮槐样和有偏估计。一个有偏采样是对总样本集非平等采样,而一个有偏估计则是指高估或低估要估计握山的量。
儿童性别偏差有什么看法?
1个回答2024-01-29 13:39
你好:作为大人应当重视对孩子正常性别角色的教育,因为这是个体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异装癖(喜欢穿异性服装)、同性恋或要求做变性手术等后果,给个体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但是,家长...
全文
小学生理解能力偏差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26 14:12
正常,因为人生下来都不是天才,只有 99%的勤奋和汗水+1%天赋才=天才。 和父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各方面不够。 建议多带孩子出去看看。 做些户外运动。 主要是多动...
全文
情绪比较偏执的人读什么书能缓解?
1个回答2024-02-15 08:48
不能买什么心理 什么神经方面的书 你买这种书给她 她直接丢掉 你这很明显是在说她心理有问题 我觉得杂志比较好 我记得有杂志叫 《爱人》和 《家人》 你可以买这两本书给她看看 里面都是讲的爱人 家人直接...
全文
什么是虚假同感偏差 怎么理解虚假同感偏差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3-16 13:08
1、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又叫作虚假一致性偏差,是指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蚂盯搜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 2、...
全文
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的学生
1个回答2024-02-12 22:11
情境是一堂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创...
全文
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形成的原因
1个回答2024-02-26 18:44
你好,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的原因有很多,主巧尺厅要是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困吵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高,自身认知不足,自我意识偏差;二是大学生自身的人生...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