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高秉烛与武思月的爱情(一)

2024-03-16 04:54

1个回答
他,高秉烛。冰冷无情,像极了一个活死人,除了复仇能让他为之疯狂之外,对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似乎都不感兴趣。她,武思月。飒爽,干练,有勇有谋,为了查案,守护圣人守护神都而执着。一个不良井的贱籍草根,一个皇家内卫。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两个人之间竟然产生了虐心、唯美的爱情。这一切看似离奇,实则为两个本质相同的灵魂的相互吸引。

暗夜烛火,被压抑的爱。高秉烛,一个喜欢远离生命,连睡觉都要睡在棺材里的孤魂野鬼,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只相信他的刀。然而在他内心深处真的住着这样一个冷漠的灵魂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何在他已成为不良井的过街老鼠惹人人喊打的情况下,还要去救不良井里险些被误伤的小女孩儿?为何在发现春秋道的势力已渗透到不良井的时候,宁愿被抓本也不愿与他们为伍,也不想看到不良井里的百姓走上邪路?又为何王登成害了他阿娘,窈娘也就是十六夜杀了他那么多的好兄弟、害他成了今天这般模样,他还是会因为他们的死而感到难过?这一切都印证了,或许他原本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五年之前,他曾是一名守护神都城的功臣,是个意气风发,充满着英雄情怀的少年郎,他带着不良井的兄弟们出井,想要他们也能和外面的百姓一样,能够享受阳光雨露,神都的繁华,过上自由愉快的生活。可他们的见义勇为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抛弃、血流成河;救人于危难换来的却是不良井的封井之灾。于是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任由仇恨、愧疚、自责侵蚀自己,变成了一个不人不鬼的疯子。

皎皎月光,明朗而赤诚。和高秉烛比起来武思月的身份、地位,生活条件都是相当的优越,但她却不愿只享受荣华富贵,在哥哥的庇护下做一个被宠爱的小公主,想凭着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替哥哥分忧,为哥哥争光。一心想着保护圣人,保护神都,深得圣人赏识。为了查案她不畏艰险,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深但她却不肯为了查案牺牲任何人的性命,哪怕是不良井里的贱籍百姓,普通的船工,红绡坊的舞技,这些人都是他要守护神都子民。虽然长期身处官场时刻遵守规则,但她内心却住着一个热血赤诚,侠肝义胆的灵魂!

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如果说我们对高秉烛缺乏了解与关心,那么武思月恰恰是一个愿意了解,关心,甚至在他兄弟坟头浴血立誓的人,要帮他们查明真相洗刷冤屈的人。她明白五年之前的高秉烛和自己是那么的相像,而如今的他冷漠外表下的灵魂是那样脆弱无助,她要拯救他,保护他。如果说相同的优秀品格让他们彼此认可并欣赏对方,那么他们之间的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则是让他们渐渐地互相吸引的最重要的力量。在我看来,两人自第一次正面交手,也就是两人在不良井里一同救下小女孩起,就对彼此产生了兴趣,而这也恰恰是高秉烛逐渐找回自己的开始。追查铜料的线索时,那个傻傻的、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救人的身影,像极了当年的自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在坟头武思月的拷问、痛斥触动了他的内心,五年来的被压抑的痛苦,终于得到了一次释放,并且有一个愿意倾听、为他流泪,安慰他、鼓励他,让他开始尝试着相信别人。在从武攸决口中得知自己为之心动的女孩儿竟然对自己有这般感情,心中便被注入一丝春风化雨般的柔情。尽管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他意识到自己和武思月的感情是不应该的,甚至为了查案,为了不连累武思月,他选择加入联防断情绝爱,阿月这个美好的女孩儿还是成为了他心中无法放下的牵挂。一个孤魂野鬼到这里有了牵挂,我想高秉烛自己也会不禁感慨吧!在十六夜死后,高秉烛大仇已报,他心中便又失去了活着的方向,武思月感知到了他想了结此生的念头,急冲冲地找到了他,陪着她喝酒聊天,揭开了自己的伤疤激励他,我想高秉烛一定很震惊吧,这样一个正直、善良、美好的姑娘,竟然从小父母双亡,他哥哥靠替圣人常毒把她养大。挫折困苦并没有消磨掉她向阳的天性,反而自立自强,做到了今天这个位置,并时刻在保护、温暖、照亮着他人。“阿娘,兄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我成长不是让我在这自怨自艾的,人生在世,当做想做的事,当陪想陪得的人,高秉烛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条借来的命除了用来报仇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武思月交心之谈抚慰并充盈着高秉烛的心灵,也让他想起了阿娘临终时候的嘱托,“小饼子你要替娘好好地活着”,在不良井的佛像面前沉思许久,脸上忽然出现了一丝灵光一现的笑容, 他终于正视并遵从了他善良有大爱的本心,决定继续查处春秋道,保护他所在乎的不良井以及神都的子民!后来在发现太子可能和春秋道有关,想要去调查的时候,两个人的态度也是非常的一致,都不怕危险,不畏强权,只为寻求真相以卫神都!在抓捕和太子有关系的犯罪嫌疑人戴舟时,高秉烛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充满毒气的屋子,哪怕自己已经中毒,几度晕厥,也凭着超强的意志力,强行逼迫自己清醒救人,这付样子又何尝不像当初冲进火海救人的武思月呢,原来这曾经的快意侠客,虽千帆阅进,半生出走,内心的坚韧和执着却从未褪色,只是需要一个如阿月这般的灵魂知己,来擦拭内心的灰尘,抚平创伤,让他恢复本来的样子。而阿月在救赎高秉烛的同时也得到高秉烛隐忍和克制的爱,有了这份感情,原本严肃认真,过着刀尖上舔血的日子武思月,多了一个虽然嘴上从来不说,但却处处用实际行动关心她、保护她的人,心里多了一份温暖和柔情,有时候会展现出只在他哥哥面前才有的,小女孩的一面,人生对她来说更加的饱满而美好。

风起洛阳这部剧是以悬疑探案为主,这二人的感情戏并不多,感情的流露得十分隐忍克制,但是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细节,让然为之心动,难以释怀,像陈年的老酒一样需要细品方知其微妙与厚重。公子楚在与月华君的对话中说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守护的,凝视的是天下万民”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的小情小爱就微不足道了,接下来这两人可能还是以大局为重,放下个人情感。即使是这样我觉得他们仍然会感恩曾经拥有过这样的灵魂知己,这样美好的感情,毕竟这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问答
风起洛阳高秉烛最后结局
1个回答2024-02-08 06:52
风起洛阳高秉烛最后结局是代替月华君守护神都。 高秉烛的性格十分侠义,他见过外面世界的美好,就带上兄弟也看看。和兄弟们上来以后,看到有人劫车又想去救人,没想到却因此害死了七位兄弟,然后又跑出去报仇...
全文
《风起洛阳》高秉烛的妹妹是谁?
1个回答2024-04-09 16:46
剧中没有交代,唯一一个可能的人应该是青夜。 剧中青夜上线是为了替窈娘报仇,所以演了一出戏,让高秉烛救下了青夜,青夜再找机会对高秉烛下杀手的。 在两人的短暂相处后,高秉烛对青夜没有了过多的警惕,青...
全文
风起洛阳杀高秉烛兄弟的是谁
1个回答2024-05-10 03:00
《风起洛阳》中杀死高秉烛兄弟的是窈娘,她的身份是春秋道杀手十六夜。 窈娘扮演者演员张俪,1984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先是主演海岩剧《金耳环》中的女一号夏宣崭露头角,后来又...
全文
《风起洛阳》中,高秉烛和武思月在一起了吗?
1个回答2022-12-26 01:41
在影视剧《风起洛阳》中,高秉烛和武思月最后并没有在一起,因为武思月在最后死掉了,而高秉烛则留在了京都。
秉烛夜游的秉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04 13:56
秉 挑灯芯的意思
《秉烛之明》的故事写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2-02 04:10
汉朝的刘向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老而好学,秉烛之名”意思就是,人到晚上,夜幕笼罩,满目漆然,万物隐失。此时点烯一烛,黑暗顿消,光明即临,身舒神...
全文
关于秉烛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2 04:20
关于秉烛的成语 :秉烛待旦、秉烛夜读、秉灯夜烛、秉烛夜行、秉烛达旦、秉烛夜游、当风秉烛
《秉烛之明》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09:14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
全文
《秉烛之明》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31 20:28
简单讲:就是老而好学的意思。 原文:汉代刘向在《说苑·建本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
全文
《秉烛之明》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21:55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 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