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的历史沿革

2024-03-16 08:55

1个回答

原郧县和十堰建制古来一体,之间的行政关系变革,历经了十堰隶属郧县(公元1476年—1967年)、十堰从郧县分离(1967年—1994年)、十堰管辖郧县(1994年至今)等三个阶段,期间不论隶属关系如何变迁,原郧县与十堰源远流长的地缘归属、业缘关系和血缘纽带不曾割裂。
郧本乡名,置关于乡,曰“郧关”。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
郧县在夏时,为豫州之西域。
商时,武王伐纣,联合庸、卢、濮、蜀、羌、髦、微、彭等方诸国。郧县西南境内有渚河,古称“庸水”,属庸国辖地。
西周时期为周的疆域。春秋时,楚子伐麇,至于锡穴(今五峰辖地),故为麇国故地。后楚师灭麇国、绞国,郧县境地遂属于秦。
秦统一六国后,隶益州汉中郡。汉因秦制,锡属益州汉中郡,于郧县境地置长利县。
西汉长利有“郧关”,与锡并属汉中郡。东汉建武六年(30年),长利并入锡县,仍属汉中郡。
三国时,郧县属魏兴郡。魏在锡立堵阳县(今县西25公里处韩家洲)。晋太康四年(283年)析锡县复汉长利县。太康五年(284年),改长利县为郧乡县,属魏兴郡,县境内魏兴郡的郧乡县属地,隶荆州。
南朝,郧乡县属梁州魏兴郡。齐时,分魏兴郡,东境属上庸,郡北境置齐兴郡,又分郧乡县置齐兴县,为齐兴郡治,领六县,在县境为齐兴、郧乡二县,属梁州。梁太清元年(547年),于梁州齐兴郡置兴州,改齐兴郡为南始平郡,后复改为齐兴。兴州所领在县境为齐兴郡的郧乡、齐兴二县。为广福郡所领广福县。广福当分齐兴置,而郧乡为兴州及齐兴郡治所。又置郧州,所领郡县无考。西魏改梁兴州为丰州。
隋废广福郡,改广福县为安福县,与郧乡县同属豫州淅阳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南丰州,领郧乡、安福、堵阳三县。堵阳当分郧乡置(在今郧县内),又分郧乡县置长利县(在今郧西县境)。武德八年(625年)废南丰州,以郧乡、堵阳、安福属均州。唐贞观二年(628年),省堵阳、安福二县入郧乡,并省长利入郧乡,废均州,以郧乡县属淅州。贞观八年(634年),废淅州复置均州。郧乡县属均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均州为武当郡。唐乾元年(758年)复为均州,隶山南东道。
宋时,郧乡县仍属均州武当郡,隶京西南路。宋末省上津县入郧乡县。
至元十四年(1277年),郧乡县改郧县,属均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复置上津县。成化十二年(1476年),于郧阳城置郧阳府,又分郧县南门保置郧西县(即唐时长利县故地)。于是,郧县疆域与其他5县合为郧阳府治,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布政使司为湖北布政使司等,郧县属湖北布政使司,直至清朝灭亡。
民国时期,郧县先后隶属湖北省襄阳道郧阳府、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3年(1934年),改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1947年)12月30日,郧县城解放,时属豫陕鄂第四专署(两郧专署)。
1950年3月,划归湖北省建制,隶属湖北省郧阳专员公署。1952年12月,郧阳、襄阳专署合并,郧县改属襄阳专署所辖。1965年6月,国务院批准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建制,郧县复归郧阳专署。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合并,实行市县体制。郧县隶属十堰市所辖。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以国函[2014]118号文件正式批复撤销郧县,设立十堰市郧阳区。
2014年12月17日,十堰市郧阳区正式挂牌成立。郧县改区后,十堰实现由“山城”向“山水城”的跨越,十堰城市版图面积将增加到5056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增加到120万人。

相关问答
郧西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5 17:35
椐《禹贡》:郧为雍、梁二州之域,古麇国之地也。春秋鲁文公十一年,即周顷王三年春,楚子伐麇。 《左传》为此有载:“成大心败麇于防渚”。《杜注》释:“防渚,麇地”。“防,即防陵,今房县”。潘崇复伐麇至...
全文
郧县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4 23:54
郧本乡名,置关于乡,曰“郧关”。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 郧县在夏时,为豫州之西域。商时,武王伐纣,联合庸、卢、濮、蜀、羌、髦、微、彭等方诸国。郧县西南境内有渚河,古称“庸水”,属庸...
全文
阳春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2 14:50
清以前 战国(前3世纪),阳春为百越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兵第一次南征百越下岭南,置南海郡,阳春地属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第二次南征百越,在岭南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全文
信阳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9 04:47
西周时期,信阳境内分布着申、息、弦、黄、江、蒋、蓼等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688年开始,楚国相继吞灭上述各国,委派县尹(尊称为县公)进行管理,设置了直属于楚国中央管辖的地方政权——申县...
全文
安阳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18 09:18
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 秦统一六国后,安阳置县。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属赵王国。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赵国为邯郸郡,五年复为赵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全文
贵阳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09 20:56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汉初为西南夷辖地。汉武帝开拓西南夷,贵阳始属中央管辖。两汉至隋朝隶属牂牁郡。 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 宋代开宝年间(968-976...
全文
阜阳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3 07:00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 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
全文
昭阳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3 08:53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置朱提县,属犍为郡。 东汉属益州犍为属国朱提县。 三国蜀汉分益州键为郡地立朱提郡,朱提县为郡治。 西晋为益州朱提郡,朱提县仍为郡治。 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朱提郡。北朝周属南宁...
全文
莱阳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4 17:56
莱阳,夏时为莱夷地;商时为莱国地;西周时为莱侯国地;东周及秦为齐郡东境,西汉时册猜为挺、邹卢、昌阳、长广、观阳县治之地于旧莱阳境内。公元277年观阳、昌阳并入长广;公元298年(晋元康八年)复置昌阳...
全文
绵阳地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23 13:20
古代 因在绵水之阳而得名。汉高祖六年(前201)置涪县。晋永嘉元年(307)梓潼郡迁治涪城,以后历代为州、郡治地。西魏置巴西郡,隋改称绵州。1913年废州设绵阳县。 近代 中华民国24年(1935...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