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为上计的典故?

2024-03-17 14:20

1个回答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著名将领。东晋末年,他随宋武帝刘裕进攻后秦,被宋武帝任命为前锋,攻克洛阳。宋武帝平定中原后,檀道济因军功封为永修县公,任职丹阳府尹,护军将军。

宋文帝时,檀道济又因功升迁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元嘉八年(公元429年),檀道济奉命率军和北魏开战。当时,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的领导下,先后攻灭了夏、西秦、北燕、北凉等,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割据局面,统一了黄河流域,和南朝宋形成了对峙局面。

尽管北魏的兵力大于南朝宋的兵力,但檀道济以寡敌众,和北魏的军队接连打了三十多仗。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著名将领。东晋末年,他随宋武帝刘裕进攻后秦,被宋武帝任命为前锋,攻克洛阳。宋武帝平定中原后,檀道济因军功封为永修县公,任职丹阳府尹,护军将军。

宋文帝时,檀道济又因功升迁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元嘉八年(公元429年),檀道济奉命率军和北魏开战。当时,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的领导下,先后攻灭了夏、西秦、北燕、北凉等,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割据局面,统一了黄河流域,和南朝宋形成了对峙局面。

尽管北魏的兵力大于南朝宋的兵力,但檀道济以寡敌众,和北魏的军队接连打了三十多仗。他打一仗,胜一仗,打得北魏军队闻风丧胆。

不久,檀道济率军来到历城,由于后勤供应跟不上,军营中的粮米将尽,军心惶惶。

檀道济知道,自己的兵力和北魏相比,兵寡势弱,之所以能每战必胜,靠的是将士高昂的士气。如果将士们知道真的粮尽,必将士气低落,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必须立即退兵。

但他考虑到,手下的将士如果知道粮尽退兵,必然影响军心;而如果北魏军队知道己方粮尽退兵,必将率兵追击。于是,他让人运来大批白沙,只用少量的米覆盖在上面,故意在晚上以沙充米,以斗量之,给人以粮米仍很充足的假象。

这样一来,军心稳定了,而北魏的探子以为檀道济量的真是米,便向北魏将领禀报檀道济军中并不缺粮。第二天,檀道济命令全体将士穿着整齐的盔甲,乘着战车,慢慢地退走。北魏军队怕有伏兵,竟然不敢追赶。

檀道济此次出征,虽然没有一举平定河南,但他在全军粮尽之时,仍能不伤一兵一卒,全军而返,威名大震,使北魏将士听到他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后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出路和办法虽多,但只有离去最佳。

相关问答
36计走为上计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2-16 08:36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成语。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释义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走为上计成语儿童
1个回答2024-01-21 07:49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释义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著名...
全文
变形计大山走出来的孩子是谁唱的?那声音好听,
1个回答2024-01-19 02:53
张勇唱比原唱要听曾经名军、岗职工靠流浪卖唱;曾经刀郎同歌厅跑场唐强、胡军等给自卖唱费激已;现湖南卫视《晚间新闻》栏目组家歌曲即通湖南卫视撩拨乐坛……
走为上计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1 21:12
出   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原   文   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   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金...
全文
走为上计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27 05:35
在敌人面前,已无法对抗, 但依然假装强大, 然后假装离开, 其实,是要逃走
36计走为上计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5-14 21:50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意思是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全文
变形计大山走出来的孩子是谁唱的?那声音好听?
1个回答2024-01-22 23:48
张勇唱的,比原唱的要好听,他曾经是一名军人、下岗职工,最后靠流浪卖唱为生;他也曾经和刀郎在同一个歌厅里跑场,为唐国强、胡军等人给自己卖唱的小费而激动不已;但是现在,他在湖南卫视《晚间新闻》栏目组有个...
全文
走为上计简介
1个回答2024-01-29 11:57
三十六计的走为上计,常常被理解成“回避、逃跑是最好的策略”,甚至理解成“逃跑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计策”。 这是一个误会。误会的原因与这个词的结构不明确有关。从词组结构的角度讲,“走为上计”可以...
全文
走为上计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2 00:54
走为上计 走为上,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著《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全文
走为上计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19 05:49
全军退却避开强敌,以退为进灵机破敌,这样,同正常的兵法并不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