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乐观的事例及诗句

2024-03-20 01:07

1个回答

1、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一次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不仅是遇雨的感受,更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诗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释义: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2、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贬地黄州,苏轼乐观面对,随遇而安并写下“鱼美、笋香”的诗句。就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句:《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释义: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3、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对当时的惠州(今广东)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诗句:《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释义: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4、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充团练副使的闲散官,这一贬就是五年。苏轼在黄州初寓居于定惠院,后迁居于临皋亭,安于贬所,随僧蔬食,有暇则往村寺沐浴,寻溪傍谷钓鱼采药,自寻欢适。有时也随一叶扁舟,放棹于大江之上,浪迹于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酒的醉汉所推倒,甚至于詈骂,他却自喜渐不为人识,而自得其乐。元丰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侍妾朝云产下一子,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苏轼欣然,因作《洗儿戏作》诗。

诗句:《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释义:

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5、苏轼暮年对自己事业进行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

诗句:《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释义: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东坡在政治上和王安石一派有分歧,两人并没有私怨,却在治国理念上有太大的分歧,王安石为了实行改革不惜离亲叛众,虽千万人吾往矣。但是他的激进、独裁和理想主义注定了他最终的失败。

而苏轼因为说了一些反对的话,发了些牢骚,种下了他后半生的颠沛流离甚至客死异乡的祸根。他因为乌台诗案被一贬再贬,曾写下了“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这可以被当作豁达为后人所称道,在当时的苏东坡看来,又何尝不是他无奈的慨叹。他也曾经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感情伤感的诗句。而他真正值得人佩服之处就在于在经历了这样的种种艰难后,他还能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可以说是具有大智慧、大乐观的人。

相关问答
苏轼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事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2 16:30
一、乌台诗案 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
全文
苏轼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事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9 23:16
苏轼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事例有乌台册基诗案、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一贬再贬的苏轼。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
全文
苏轼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事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30 20:41
如下: 一、乌台诗案。 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
全文
苏轼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事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12 03:25
苏轼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事例有: 1、乌台诗案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一次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
全文
苏轼知足常乐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13 15:35
有塞翁失马的故事。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
全文
苏轼的高雅 例子
1个回答2024-05-31 07:18
书法:苏黄米蔡为北宋四大家 苏排第一 绘画:善画竹石,曾有一扇商,因阴雨天气,扇子卖不了,苏轼刷刷点点,人皆争相抢购 西湖:苏轼曾两度知杭州,办公地点常设在西湖边上,并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
全文
苏轼定风波类似事例?
1个回答2024-04-30 02:42
例如,上学期间,有次期末考试没有考好,小李很伤心,感觉天都要塌了,闷闷不乐好多天,等到而立之年的小李回想往事时,发现当时的挫折并非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大
苏轼的乐观精神对大学生有什么借鉴意义?
1个回答2024-01-20 22:36
苏轼乐观精神,让人受挫折时,不屈服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豁达开朗。
关于苏轼乐观和豁达的事例
1个回答2022-09-29 02:46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有关苏轼奋斗的事例及诗句?
1个回答2024-03-16 17:24
因为苏轼他自己是一个非常洒脱的人,所以你如果要找舒适的话,可以找很多关于生活的非常奋进的句子,但是关于奋斗的没有。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