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资料

2024-04-06 09:52

1个回答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武则天时设立武举,即是武状元.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童生(即未入学的士子)先参加州县级的考试,及格的称做“秀才”或生员,进入府州县学读书。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被定为“科举生员”,才能参加省级的考试。乡试每三年一次,考中的称做“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会试及格者,再经过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亦称殿试。考中的分为三甲(等),一甲只取3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统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当时,民间又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乡试由布政使司主持,会试由礼部主持。凡考中进士的,统统被任命为官员。一般来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考选为庶吉士,也都是翰林院官,其他或授给事、御史、主事,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未考中的举人,只授小京官或外地教职。

考取童生(秀才)要经过县试、院试和府试三级进行。县试在2月进行,要求有4名村庄里的人和1名秀才保举方可考试。院试则要求有4名村庄里的人和2名秀才保举。府试考取的就叫生员(秀才)。乡试考中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第一名叫做会元。殿试第一名叫做状元。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

1.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如张衡曾被举为孝廉和连辟公府。
2.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到明代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各地考生参加县府的考试,由省提督学政莅临主持,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乡试,即省级考试,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秋季举行,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及格者为举人;会试,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一甲三名,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或称制艺,时文,四书文。
相关问答
求!!唐朝科举制度的资料!
2个回答2023-12-03 04:54
科举在唐代的逐渐成熟 由于隋炀帝杨广的统治极其残暴,隋朝在只历经了两朝37年之后,便被蜂拥的起义浪潮所推翻。李唐王朝经过南征北讨之后,建立起来。唐王朝建立之初,为了吸收中小地主阶层中的知识人才,曾...
全文
什么是“科举制度”?
1个回答2022-05-29 13:02
楼上你这样回答有什么意思呢
科举制度的由来
2个回答2022-10-11 04:02
科举的由来是来自汉代的汉武帝,是由他提出的,为了可以招贤纳仕而举办的。
如何看待古代科举制度
1个回答2022-10-17 04:27
相对来说比较公平
什么是科举制度?
1个回答2024-01-27 03:50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1300年。 西面我...
全文
古代的科举制度
1个回答2024-01-29 13:57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制度,产生于隋朝的隋炀帝时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朝政的局面,直到明清依然在延续。
科举制度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9 17:36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
全文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考什么
1个回答2022-09-28 05:12
诗经,四书,八股
对科举制度的总结
1个回答2023-01-16 19:26
科举制的形成过程总结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唐朝科举制度
1个回答2024-03-21 18:33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