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曹氏家族

2024-04-16 14:16

1个回答
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望族之一。至今雄村的村口还矗立着一座曹氏功德石牌坊,坊后即是曹氏宗祠。歙县雄村曹家是官商结合的典型。在清代,雄村的曹文植、曹振镛父子分别于乾隆庚辰科(1760年)、辛丑科(1781年)先后考取进士,并都入选庶吉士。曹文植历官南书房行走、詹事府詹事、顺天府尹,晋级为户部尚书,谥“文敏”[52]。曹文植之子曹振镛(1755—1835)则历官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吏部侍郎,升任吏部尚书。所以,雄村乡民俗称他们是“父子尚书”。其实,儿子曹振镛的官阶和业绩均要大大地超出乃父曹文植:曹振镛在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年)入阁拜相为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又加官为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曹振镛再晋官为太子太师,次年则更晋升为太傅,特旨钦赐紫韁,图形紫光阁,列功臣中[53]。因此,歙县雄村又有“宰相故里”之称。就是这样一个显赫的曹氏家族,其先亦为徽商。清初,雄村曹氏世为盐商,迨至曹文植的祖父曹堇饴时已成豪富。曹文植的父亲曹暎青乃扬州鹾务巨商,后来退隐故乡歙县雄村老家,富埒王侯,锦衣玉食,在家乡安享晚年。曹暎青的长子继承父业,在扬州继续经营盐业;次子留在歙县雄村家乡掌管田产家业;而让季子曹文植走读书科举入仕的道路,以期“大吾门”、“亢吾族”。曹文植果然不辜负盐商父亲的期望,勤奋力学,终获科举高第(他在乾隆庚辰科殿试考取二甲一名进士,俗称“传胪”,位列“巍科”),并且在此后的仕途上也颇春风得意,一帆风顺地累官至部院大臣的高位。其子曹振镛则科举相继,是位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重臣,不仅在道光年间以宰相之高位引退,入祀贤良祠,并且皇恩浩荡,道光皇帝特擢曹振镛次子曹恩 (曹文植嫡孙)为四品京卿[54]。植根于盐商世家的歙县雄村曹文植家族,终于以其雄厚的资财、显赫的官宦地位而成为名门望族。
相关问答
安徽歙县古代出过那些文人?
1个回答2024-04-23 13:31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昌溪沧山源人。17岁中才,18岁中举人,2...
全文
歙县近代教育家安徽文化名人?
1个回答2024-04-10 11:25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
歙县近代教育家安徽文化名人
1个回答2024-04-03 23:23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
安徽歙县郑村万二公
1个回答2024-03-31 22:45
寻找家谱呀 可以到你们那里的民政和档案馆 了解一下情况!
歙县典故?
1个回答2024-03-18 05:27
中国历史上每个地名都有着它独特的由来与典故,其中最传奇的要属安徽歙(与射同音)县。歙县的故事要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秦始皇自登基起就继承祖辈基业,并且发扬光大,其手下有一批文武双全的干将,如蒙恬、...
全文
歙县名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4-25 02:25
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 www_***_cn...
全文
歙县古城的县名由来
1个回答2024-04-27 09:18
安徽省歙(she,第四声)县之歙,颇为难认,常被误读为翕,或分读为合羽欠。 正确读音同射,而在方言中音同歇。 歙县得名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最早的说法即与歙浦有关。 后晋开...
全文
徽州菜起源于歙县,合肥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
1个回答2024-03-27 08:11
B 解析: 徽州菜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
歙县名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14 05:26
歙县历史来历:     据歙县下冯塘、新洲等地出土石器证实,旧石器时代,歙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属扬州,为“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
全文
歙县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3-06 00:07
毕升: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太函,歙县人,明代中后期文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散文和杂剧作家。有杂剧《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