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被埋没的人才两例

2024-05-04 15:07

古代的、有点知名度的。
1个回答
吴承恩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朝人,他的曾祖和祖父都做过官,到他父亲那一代却以卖花线花边为生。吴承恩小时候就有文名,是他们家乡的天才儿童,「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名震一时,这样的才子可惜考运不佳,到四十五岁才考个岁贡生,六十岁才做一个小小的县丞。不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他活到八十几岁才死,西游记大概是他拂袖而归以后的作品。他一生写作极多,但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却只有西游记 和射阳 先生存稿四卷。吴敬梓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清朝人,祖先是望族,起先务农,后来行医,到他父亲那一代还做过官,父死家业就衰败了。吴敬梓二十岁中秀才,三十六岁时因病不能去应「博学鸿词」的考试,从此他没有再上过考场。他父亲在他二十三岁时死了,留下的产业被他挥霍干净,家乡的人都说他是败家子,他又是名士派,不喜欢家乡的浇薄民风,于是搬到南京去住。常常绝粮,需靠友人周济,他拿到钱先买酒喝,有时还卖书买米。冬天寒冷没有酒喝,就邀酒朋到城外去绕圈子,走数十里路,一路歌吟呼啸到天亮,他称做「暖足」。

吴敬梓痛恨八股文,也瞧不起写八股文的读书人,而他自己其实也是下过工夫的八股文家,他的先世也都与八股文关系密切。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八股,痛斥科举的小说,这么说来,吴敬梓岂不是八股文的叛徒吗?儒林外史大概写于四十到五十岁之间,而他只活到五十四岁,算是晚年之作。中年以前他还醉心科举,可是看到同时代的人为科举钻营,以及落第后的种种丑态,使他醒悟,所以在小说里给予那些醉心科考的文人无情的痛击,冷嘲热讽,使他们丑态百出,我们看到这些斯文扫地的文人,不禁感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太多,害人不浅,又为读书人的迷失而同情。
相关问答
古往今来被埋没的人才两例
1个回答2024-06-21 01:18
吴承恩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朝人,他的曾祖和祖父都做过官,到他父亲那一代却以卖花线花边为生。吴承恩小时候就有文名,是他们家乡的天才儿童,「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名震一时,这样的才子可惜考运不佳,到...
全文
从古到今千里马被埋没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0 14:24
伯乐一次在路上看到别人在用一匹马拉盐车,车夫还在一直抽打那匹马。伯乐识出那是一匹千里马,赶紧上前把自己的外衣解下,披在马满是伤痕的身上,告诉车夫这是一匹千里马,你怎么用它来拉盐车呢?千里马感到有人了解...
全文
古今仁人志士才华被埋没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4-22 02:42
  《伤仲永》   王安石作品,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中心思想...
全文
人才被埋没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24 14:18
埋没人才的例子: ; 1、屈原为国为民,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但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
全文
人才被埋没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4-08 20:22
重用: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令其进行改革,发展经济,成为五霸之首;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商鞅变法,取得我巨大成效,为秦国灭掉六国,完成大一统奠定基础唐太宗重用魏征,谦逊纳谏,取得盛世局面埋没:李白...
全文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人才被埋没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4-18 02:40
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了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人才被埋没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5-23 19:51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天资被埋没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5-18 15:02
  王安石《伤仲永》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
全文
【今生嫁的人是前世埋你的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7 02:14
故事里的爱情往往是美好的
古代因劳动而埋没学习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05 07:18
1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