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村的历史沿革

2024-05-15 13:15

1个回答

湖山村地处湘湖的上湘湖东南部。长滩,历史上是古湘湖中一高地,现70%以上的村民为郑姓,相传是从浦江郑家坞迁入。从这一带出土文物考证,在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期,沿湖两岸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卧薪尝胆,屯兵固陵城越王山,离湖山村西北近二公里。古湘湖为萧山城西的自然湖,北宋政和二年(1112),杨时为萧山县令时,以湖南北山脉作依托,淹土筑堤蓄水,以浇灌下游14.68万亩农田,当时湖面为3.7万亩。自宋后,历代对湘湖有“禁”、“垦”两种不同主张。年长日久,泥沙不断淤积,湖面缩小,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乡宦孙学思在湘湖的狭腰处筑堤建跨湖桥,于是加速上湘湖湖底的淤高。自明朝后,在今湖山村邻近始出现围湖垦种,至清末湖面仅存万亩,到民国时期成了东一塘,西一池,面目全非。古湘湖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文物胜迹众多,历史上萧山八景之一的石岩望秋和湘湖八景中的览亭远眺、光照晨曦,均在村南山顶和邻村交界处。在湖山村区内有明永乐年间吏部尚书魏骥的墓。现墓道、坟茔已毁,但尚存墓道旁的石人、石马、石麒麟、石羊共8只。在村东南的罗家坞,因其山中石质坚细,历史上村民采石制作臼磨,而当年的县令以“石岩山乃县治龙脉所关”,曾立碑禁采,今尚存《罗家坞禁采石记》和其残迹。此外,村历史上还有湘湖土步鱼、鲫鱼、樱桃诸土特产,现只留传茶叶及稀少的白水团杨梅等名产。

相关问答
南湖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5 07:41
清朝末年,属泉州府惠安县东门外32都吉庄铺,解放后属惠安县东岭三区,1957年由珩山乡拆出,并入飞跃公社梅庄乡、东桥管区东星大队、海滨连,后改称东星大队,1960年冬由东星大队拆出,改为东岭公社南湖...
全文
东海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8 13:09
清朝年间,东海村大部分属华亭县云间乡十二宝漕三图,西南一部分属十一保漕二十三图。民国时期先后属漕泾乡、漕泾镇姿拿好南厍乡。解放前夕属浦南区漕泾镇。建国初期为南厍、张家厍、王家、新团、镇南五村及仓头村...
全文
东头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0 03:32
东头村以驻地自然村得名。明、清统于三十五都。民国分为东前保和东后保。1949年解放初合并为东头乡,1958年成立东头大队,1984年改成东头村委会。
东门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2 19:27
东门村是始祖从泉州东门(一说泉州金鱼巷)迁入繁衍,遂以源地命名为“东门”。在元、明、清隶属南安十四都,民国年间为东门保,解放初为莲坑乡,1958年为东星大队,1980年因与官桥公尺蠢社东星大队重名...
全文
东张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01:41
西张,东张激告,南张村原为一村,名张村.清光搭铅桥绪三年大旱,绝大多数人饿死逃走,张姓绝迹,知猛后来仪姓人来此,住在东巷的叫东张。
冯村的村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5 02:57
追溯历史,源远流长,根据众多史学专家考证:“舜生于姚”。冯村古名诸冯,距今四千年前传承的历史文化,舜帝出生于余姚冯村,确属无疑。冯村已无冯姓,还有姚姓,赵姓为主。在元末明初,著名的教育家、古文字学...
全文
太湖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05:11
太湖县西汉时为湖陵邑地,属庐江郡。东汉时省湖陵,入皖县,仍属庐江郡。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太湖左县,是因其时以右为尊,卑者为左。南朝宋、齐时,称南方蛮族为”蛮左”,蛮地之县为”左县”。...
全文
龙湖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1 22:22
1953年由郑县划归新郑,为第七区。 1955年12月,小乔区划分为小乔和唤亩山西乔两个中心乡。腔激 1956年12月改划为林锦店、古城、荆王3个乡。 1958年5月改划为林锦店和山西乔2个乡。 1...
全文
金牛湖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13:44
金牛湖原是金牛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在那个年代,由下游众多农村生产队千百号农民集体开挖,锹挖肩担,硬是创造了一个大水库。水面二万五千亩,湖容九千六百万立方米,是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泊,堪称“江北...
全文
高湖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6 13:10
清时属青田县十二都,民国时称湖川乡。 1949年10月,湖川乡人民政府建立。 1950年8月,湖川乡撤销,分设高湖、良川乡。 1952年4月建旦头山乡。1956年4月,旦头山乡并入高湖乡。 1958...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