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如何翻译?

2022-08-24 20:20

1个回答
我(木工)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工人善琴。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翻译: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相关问答
献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11:58
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2、概括主要内容——两次献琴,结果截然不同。 3、复述原文 4,讨论寓意——不可以貌取.人,引形取物,要了解事物...
全文
献琴的人物情节介绍?
1个回答2024-02-17 02:29
《工之侨献琴》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
全文
献琴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14 21:41
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2、概括主要内容——两次献琴,结果截然不同。 3、复述原文 4,讨论寓意——不可以貌取.人,引形取物,要了解事物...
全文
献琴人物特点?
1个回答2024-02-10 18:58
工之侨献琴》这则寓言在人物刻画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既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又对其进行必要的虚构、变形和整合,人物形象虚实相生,亦真亦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寓言体裁实指性和虚拟性的辩证统一。...
全文
献琴的主人公是谁
1个回答2024-03-04 18:13
献琴的主人公是谁介绍如下: “献琴”的主人公是:工之侨。 《工之侨献琴》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
全文
工之侨献琴译文
1个回答2024-01-23 10:24
工之侨献琴 又名:工之侨为琴 作者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
全文
工之侨献琴。
1个回答2024-01-18 14:20
1:被认为是“弗古”;国工鉴赏琴并不看重它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它的音色是否美妙,而只看它是否古物。“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2:说明世人对琴的评价非常盲目,只凭琴是否古物来确定其价值。...
全文
《工之侨献琴》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0 18:32
《工之侨献琴》出自《郁离子扰野》,作者是元末明初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白话文: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
全文
工之侨献琴
1个回答2024-02-25 10:53
【名字】工之侨献琴 【作者】刘基 【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
全文
名字带贻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3-28 08:50
吴贻弓,男,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于重庆,中国内地导演、编剧,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先后出任过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兼局长等,参与创办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曾任中...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