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凫的解释

2022-09-10 18:05

1个回答

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与“镯”通,即野蚕。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蚕丛、柏砱、鱼凫三代都有数百岁,“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绩是“教民蚕桑”。从《蜀王本记》到今日川西民间口头故事都有很多这方面的故事。《华阳国志-蜀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纵目。蚕丛,即蚕丛氏,是蜀人的先王。
“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蜀王本纪》)”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华阳国志》)还有一个版本的《蜀工本纪》则说:“(鱼凫)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之于湔。”(引《御览》卷八八八)这就绐后来的学者和作家留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蜀人的祖先,从“教民养蚕”的蚕丛到“教民捕鱼”的鱼凫,到“教民务农”的杜宇,治水的开明,都和农业生产有关。 鱼凫氏是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从文物考古发现来看,人们注意到了广汉三星堆自第二期文化开始,就出现了与鸟有关的器物,这当与柏灌氏取代蚕丛氏有关。而第三期所出的大批器物上不仅有鸟图案,而且同时还有鱼图纹饰。这一变化则反映出三星堆第三期文化与鸟族和鱼族密切相关,或者说,它反映出鱼凫氏取代柏灌氏的历史事实。
鱼凫的“凫”字有好几种通假字。《读史方舆纪要》说四川彭山县:“鱼凫山在县东北二里,或曰鱼凫津也。”《四川通志〈舆地〉》:“南溪县鱼符津,在县北三十里”;《后汉书〈郡国志〉》:“南安(今乐山)有鱼涪津。”;《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左传〈文十六年〉》杜预注:“裨、攸、鱼庸三邑。鱼,鱼腹县”;贾谊《服鸟赋》中的“服”字即“鵩”字,也即凫的假借字。以上的鱼凫、鱼符、鱼涪、鱼妇、鱼腹、鱼服、鱼鵩,实为一事,都是指的鱼凫。凫是本字,而符、涪、妇、腹、服、鵩则是凫的假借字。

相关问答
鱼凫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1-22 04:23
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与“镯”通,即野蚕。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蚕丛、柏砱、鱼凫三代都有数百岁,“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绩是“教民蚕桑”。从《蜀王本记》到今日川西民间...
全文
鱼凫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1-26 16:35
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与“镯”通,即野蚕。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蚕丛、柏砱、鱼凫三代都有数百岁,“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绩是“教民蚕桑”。从《蜀王本记》到今日川西民间口头故...
全文
鱼凫的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3-30 09:31
鱼凫架桥 温江万春镇境内有条马坝河,在古时候非常大,河宽三百六十丈,水深看不见底。 那时,河的南北两岸有两个王国,百姓们都靠打鱼为生。在南边的这个王国里,有个中年人,既聪明又勇敢,渔民们都很佩服他...
全文
最少的鱼凫故事有多少
1个回答2024-03-16 20:18
在历史记载的鱼凫国的不多。而多是流传于四川地方的民闷故事。
求“凫短鹤长”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2-28 06:23
fú duǎn hè cháng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齐。泛指馀缺不齐。元·关汉卿《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凫短鹤长不能走。”典故出处 元·关汉卿《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
全文
蚕丛,鱼凫是谁啊
2个回答2022-09-10 09:25
蚕丛、鱼凫:传说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鱼凫王后裔在南溪
1个回答2024-05-19 22:15
在远古时代,古蜀国前三代帝王分别是蚕丛、柏灌、鱼凫,各有数百年,后有帝王杜宇、开明。秦灭蜀后鱼凫支子移居沐道,就是今日的屏山县中都镇。中都镇以前叫夷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小皇城。夷都的由来是鱼凫支子养...
全文
兔起凫举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21 11:26
凫液闭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 比喻 行动迅速。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 兔起凫举 ,死惛之地矣。” 繁体写法: 兎起凫举 注音: ㄊㄨˋ ㄑ...
全文
求“鹤长凫短”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2-20 05:59
hè cháng fú duǎn比喻事物各有特点。《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典故出处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
全文
求“兔死凫举”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3-02 22:22
tǔ sǐ fú jǔ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典故出处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