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谈迁遭遇的“厄运”是指什么

2022-10-20 11:53

《国榷》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谈迁遭遇的“厄运”是指什么
3个回答
困苦的遭遇。
花了二十多年写成的书稿子被偷走了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钱财,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
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十、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国榷》被盗
相关问答
谈迁写《国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2 04:38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
全文
谈迁写《国榷》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14:56
清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的一天夜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入睡了,只有钱塘江还在响着震耳的涛声。 老秀才谈迁觉得周身不适,只好一改平日夜读的习惯,倒在床上昏然入睡了。他哪里想到,此时小偷...
全文
谈迁写《国榷》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3-02 04:00
清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的一天夜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入睡了,只有钱塘江还在响着震耳的涛声。 老秀才谈迁觉得周身不适,只好一改平日夜读的习惯,倒在床上昏然入睡了。他哪里想到,此时小偷...
全文
谈迁写《国榷》的故事
1个回答2022-09-30 06:49
写新的一共用了4年
明末清初有哪些名人?例如谈迁。
1个回答2024-03-17 01:32
1、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史说他“至...
全文
谈迁写国榷是为了什么
1个回答2022-10-01 00:21
他只是小时候要励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朝编年史。 谈迁的感人故事:在即将把20年编写完的,500万字的《国榷》原稿复印前一天的晚上,被小偷偷走了。(注:此时谈迁已经59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但他又...
全文
为什么司马迁写的《史记》比谈迁写的《国榷》出名
2个回答2022-12-20 05:18
《史记》更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游侠列传,货殖列传,刺客列传都是写小人物的,这是很了不起的.另外文章也很棒,比如>,写得太出色了.
中外历史还有没有谈迁这样的人或这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28 19:33
说好像两人 汉朝时候有两史官 父亲叫做司马谈儿子叫做司马迁 司马谈遗命要儿子写史书 结儿子写成了《史记》 《史记》国第部纪传体通史凡对历史有点研究人都知道 鲁迅说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谈迁的迁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1-20 03:47
谈迁,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以寄托忘国之痛。 迁表示时过境迁之意。
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
1个回答2022-10-03 03:05
因为他写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