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描写月色时用了什么共同的手法,这样的手法有事吗好处

2022-11-03 16:23

2个回答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手法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月光之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了.苏轼写月夜景,不是明写,而是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空明。由于抓到了特点,整个描述就显得精约而传神了。写了月下庭中景物。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受。既有欣喜愉悦,也有落寞孤寂。
相关问答
描写“苏轼”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8 23:06
豪迈豁达[háo mài huò dá] 气度宽广,洒脱,性格开朗。 例句:他豪迈豁达的性格使他结交了很多的朋友。 豪迈不群[háo mài bù qún]:群:合群。性格豪放而不合群。 例句...
全文
描写苏轼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2 17:05
豪放不羁;率性而为
苏轼描写月色运用了什么共同的手法
1个回答2022-11-02 17:15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了.苏轼写月夜景,不是...
全文
苏轼与谁共游赤壁?
1个回答2024-05-30 19:38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全文
用哪三句话描述苏轼放羊?
1个回答2024-03-01 11:06
你好,据我所知,应该是苏武牧羊,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
简述苏轼生平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05:49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
全文
苏轼的《琴诗》中,苏轼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7 03:31
琴声从哪里来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