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极静笃的出处

2022-12-04 05:55

1个回答

致虚者,天之道也。守静者,地之道也。天之道若不致虚,以至于达到至极,则万物之气质不实 。地之道若不守静,以至于至笃至实。天地有此虚静,故日月星辰,成象于天;水火土石,成体于地。象动于上, 故万物生;体交于天,故万物成。所以虚静之妙,无物不禀,无物不受,无物不有。万物都是出入于阴阳,才能升降造化。成就万物,与万物并作者,皆是此虚静之妙。

相关问答
致虚极守静笃什么意思 致虚极守静笃解释
1个回答2022-07-29 23:47
1、致虚极,守静笃的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 2、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
全文
宁静致远,虚极静笃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17 18:09
宁静致远: 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虚极静笃 原句应该是“至虚极,守静笃”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虚极静笃的具体意思
1个回答2022-12-05 19:10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含义: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这是老子...
全文
致虚极,守静笃 。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6-09 23:33
致虚极,守静笃的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译文:使心灵...
全文
致虚极,守静笃。 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08 15:06
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致虚极,守静笃"怎解?
1个回答2023-02-16 17:43
(1)致虚极: 【注】致虚达到了极点。此虚,是致之结果,虚之又虚,至虚无可虚,即虚极。 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 陈鼓应说:“致虚即是心智作用的消解到没有一点心机和成见的...
全文
何为虚极静笃?又如何做到?
3个回答2023-01-29 06:21
虚极静笃就是老子所追求的静以及虚。静就是要心静,无欲无求,不假于外物。虚就是使内心空,不骄傲,不自满。这样才能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要做到以上最重要的就是清心寡欲。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欲望少了,...
全文
致虚极守静笃是什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3-09-03 08:40
致虚极守静笃形容人脚踏实地、稳固纯粹、虔诚笃信等。 “笃”是一种品德,脚踏实地、稳固纯粹、虔诚笃信,都是“笃”。很多人讲这一段时,对这个字的重视都不太够。实际上,在修道中,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你既要...
全文
虚极静笃谁说的?意思有点模糊
2个回答2022-12-02 14:47
原句应该是“至虚极,守静笃”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换句话说——心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做到“观复”。宇宙从始点运行到每一个“我”的整体过程可以被看成...
全文
道德经中的“虚极静笃”对人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个回答2022-11-04 13:41
对于别人的事情,常人往往都会很明智 很聪明, 但是往往事情轮到自己头上,就会犯下各种错误。原因无外乎过于将个人得失,个人感情参杂其中,导致利令智昏。 虚极静笃的现实意义,我觉得就是要人们不管何种情况...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