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充《论衡·实知》解释

2022-12-17 08:10

1个回答
  78·22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立也。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须学以圣。以圣人学,知其非圣。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狌狌知往,鳱鹊知来,禀天之性,自然者也。

  【注释】

  夫子:这里指孔子。

  引文见《论语·子张》。

  引文见《论语·为政》。

  皆有所师:《韩诗外传》五:“黄帝学乎大填,颛顼学乎录图,帝喾学乎赤松子,尧学乎尹寿,舜学乎务成子附,禹学乎西王国,汤学乎贷子相,文王学乎锡畴子斯,武王学乎太公。”圣:据文意疑当为“神”字。

  狌狌知往:参见22·12注。

  鳱(gān甘)鹊:喜鹊。《龙虚篇》22·12作“乾鹊”。鳱鹊知来:参见22·12注。禀天之性:王充认为万物的本性都是承受上天自然而然施放的气而形成的,所以这里这样说。

  【译文】

  人的才智有高低之分,认识事物要通过学习才行。通过学习才能知道,不请教别人就不能认识事物。子贡说:“我的老师是无处不学习的,可是又何必要有个固定的老师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学问。”五帝、三王,都是有所师法的。有人说:“这是为了给人们做榜样。”我说:精心思考也可以作为人们的榜样,为什么一定要以勤学做榜样呢?事理很难凭空思考而得知,贤圣的才能却可以通过学习而具备。那些称为“神”的,是不学而知的;哪些称为“圣”的,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成为圣。因为圣人也需要学习,所以知道他并不是神。天地之间,含有血气的动物,没有天生就知道一切的。猩猩知道过往人的姓名,喜鹊知道未来的喜事,因为它们承受了天的本性,自然就是如此的。
相关问答
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那些文学方面的理论?
1个回答2024-02-09 02:59
(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 (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3)关于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4)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 (5)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
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哪些文学方面的理论?
1个回答2024-03-01 23:56
(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 (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3)关于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4)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 (5)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
论衡是东汉谁写的?
2个回答2023-02-15 11:43
乐恒是东汉谁写的论衡是东汉,汉,东汉。宋朝诗人李白写的诗。
王充和《论衡》指出了什么?
1个回答2023-02-18 22:06
王充写作《论衡》一书,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
全文
王充的论衡核心思想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7 04:30
《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
全文
请翻译王充的《论衡》
1个回答2022-12-16 16:08
同学,这是一本书!怎么翻啊!
《论衡.量知篇》王充
1个回答2022-09-15 05:59
人在学问上要想有所成就,也要象加工这些宝贝一样切磋琢磨,常下工夫呀!
充足是什么意思,"充足"的汉语解释
2个回答2023-10-17 12:52
充足,释义:足够;富足。饱足;饱满。补足,纳足。 引证:清李渔《巧团圆·闯氛》:“只有北京是根本之地,却要我御驾亲征。且待粮饷充足,进取也未迟。” 例句:曹禺 《日出》第二幕:“哪一天盖齐不管他...
全文
王充《论衡》中,作者批判了什么思想,有什么意义
2个回答2022-11-12 01:11
“论”就是指评说,“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针对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
王充《论衡·书虚篇》鉴赏
1个回答2022-11-24 12:23
译文: 社会上一般人相信无根据胡说八道的书,认为竹简和丝织品上记载的,都是贤圣传下来的,没有不对的事,所以相信它,认为它是对的,并且读它、背诵它。看见真实正确的一般书与他们所相信的那些毫无根据胡说八道...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