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通常用在哪里?

2023-01-18 06:11

1个回答

通常用在接受被人委托的时候。

义不容辞

[成语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典故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译文:承蒙姑丈深情厚谊,小婿绝不推辞。

[近义词]义无反顾、匹夫有责、理所当然

[反义词]推三阻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义无反顾   

[成语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典故出处]当代·华而实《汉衣冠》二: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义无反顾。

[近义词]勇往直前、破釜沉舟

[反义词]畏首畏尾、畏缩不前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相关问答
什么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1个回答2024-03-03 11:22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详细解释如下: 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
全文
什么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1个回答2024-03-08 00:35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详细解释如下: 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
全文
修辞中什么是通感
2个回答2023-01-13 19:30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   举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全文
什么是通感修辞?
1个回答2023-01-06 02:09
“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什么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2个回答2023-01-12 07:15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
全文
什么叫通感修辞手法
1个回答2022-09-05 10:33
感就是感觉。有视觉、触觉、嗅觉等等。将两种以上交错掺杂使用来描写食物的修辞就是通感,也叫移觉。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是什么修辞手法?
1个回答2022-12-05 06:51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
全文
通感是什么修辞方法
1个回答2022-12-04 20:57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
全文
什么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4个回答2022-10-01 23:23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扩展资料: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
全文
辞海对普通话的解释
2个回答2022-12-12 13:22
普通话没有什么标准,其实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当初在选国语时,不过是北京话的票数多而成为普通话,粤语只有几票之差而落败,如果粤语赢的话,它就是普通话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