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定风波》的内容是什么?

2023-05-07 09:15

1个回答

全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全文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

相关问答
苏轼为什么叫苏东波
1个回答2024-02-19 06:33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同上 解析: 苏东坡原名苏轼,“东坡”是他的号,他是北宋著名诗人。 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倡导的新法被贬谪。宋神宗元丰二年(...
全文
《定风波》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
1个回答2023-01-23 19:05
潇洒旷达,随遇而安。
苏轼定风波类似事例?
1个回答2024-04-30 02:42
例如,上学期间,有次期末考试没有考好,小李很伤心,感觉天都要塌了,闷闷不乐好多天,等到而立之年的小李回想往事时,发现当时的挫折并非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大
苏轼《定风波》的大意
1个回答2022-09-09 00:02
浅译 不要听那穿林风雨打叶声,且不去管它,何不低吟长啸且从容慢走。拄行仗,穿草鞋,比骑马轻松自在,有什么可怕?披一袭蓑衣任凭我湖还烟雨度过此生。 赏析 本词构思精妙,以微彰巨,从欲雨时的...
全文
定风波 苏轼
5个回答2023-11-10 23:23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
全文
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全诗
1个回答2024-03-03 17:14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
全文
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全诗
1个回答2024-03-09 15:38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文:   作者: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全文
苏轼的《风定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8 02:46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思是: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全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1个回答2024-03-23 04:33
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的《风定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23 04:35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思是: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