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树赏析诗句

2023-08-18 04:28

2个回答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心上人的手中。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
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发华滋:花开繁盛。华,同“花”。滋,繁盛。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遗:赠送,赠与。

馨(xī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馨香:香气。盈:充盈,充积。致:送到。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贵:珍贵。一作“贡”。感:感受,感动。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赏析:这首诗对于庭中奇树的描写,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相关问答
庭中有奇树的名句赏析
1个回答2023-01-29 01:35
《庭中有奇树》的主旨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汉代佚名...
全文
童话 去年的树 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2-01 22:46
《去年的树》赏析 童话《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
全文
生命树上的果子 赏析
1个回答2024-03-01 08:58
几乎每一个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都会有那样一个时候,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突然有一天,他确凿无疑地明白了自己迟早也会和所有人一样地死去。这是一种极其痛苦的内心体验,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一样,人生的快乐和信心...
全文
去年的树的原文赏析
1个回答2024-02-25 22:17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
全文
水杉一种树的故事赏析?
1个回答2024-01-27 10:15
水杉,被称之为“植物界的活化石”。这篇散文写的是水杉如何被重新发现的故事。整篇散文充满了语言的魅力,部分可以归类为美文中。 在阿来看来,水杉重新被发现的过程是神奇的。水杉如同中国人一般。 ...
全文
写《树的哲学》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2-27 21:47
从世界观来认识,树是微缩的一个客观世界,它盘根错节,枝叶纷杂,但它自有存活的自然规律,犹如浩翰的宇宙,客观的存在和有规律的运转,但它又与大自然紧密相连,融入大自然的生命存活延续的规律中,当然在它存...
全文
苹果树下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4-26 13:28
诗人巧妙地将苹果的逐渐成熟和爱情的孕育,发展,成熟相映衬,并应用了借景抒情,以物喻情的艺术手法,使景物与人物的心灵相交融,爱情与劳动相联系,从而细致地刻画了青年男女在热恋中心理状态,生动地反映了新...
全文
赏析儿童诗一片红树叶?
1个回答2024-01-24 02:04
秋天的风, 吹过了山谷和田野。 光秃秃的老橡树上, 还站着一片 小小的红树叶。 老橡树说── 再见吧,孩子, 等到明年春天, 我再听你来唱歌。 ...
全文
于鹄《种树》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4-03-16 16:34
种树原文: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诗词作品: 种树 诗词作者:【 唐代 】 于鹄
谁能给我《小树林中的泉水》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6-06 14:23
《小树林中的泉水》是一篇别具风格的、以优美的散文形式表达观点的文章,写得自然流畅、清新而富于哲理韵味。 作者力图阐明的是:一,俄罗斯语言是美的,二,这美丽的语言来自人民的生活。然而,作者却没有按通...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