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两国交战,不仅不杀使臣,还要以礼相待呢?

2023-09-08 19:15

2个回答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已经成为惯例,因为使臣承担着两国协商和交流彼此想法的作用,不能杀。
因为不斩来使是一个不成让销文的规定,毕竟古代没有太好的通讯手段,所以使者是两个国间交流的唯一方式,如果将来使斩了,则说明不愿意交流,会死战到底,这相当于不死闷滑雀不休。所以,如果不是有很大仇,或者实力远超对方,都不会杀使臣,反而还蚂早要以礼相待。
相关问答
外交史上有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4-11 13:42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
全文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的意思
2个回答2022-12-14 03:38
这是《论语八佾》里面的。是说鲁定公问:“君使用臣,臣侍奉君,应该怎么做?”孔子恭敬地回答:“君主使用臣应当以礼相待,臣侍奉君主应当以忠诚相待。”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2-14 03:42
君主如何用臣,臣下如何对应? 孔子说:君主以礼节来对臣下,臣下用忠诚来回报君主.
如何理解“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这仅仅是一个寓言吗?
1个回答2024-02-28 23:36
受邀而来,就勉力为之吧。杀生者不死 生生者不生这两句在“者”字前面,分别是“杀生”与“生生”,我的理解分别为“杀害生命”与“放生生命”。“者”字后面的“不死”与“不生”,都是针对道家的“一真...
全文
真正历史上的“坑杀”仅仅是活埋吗?
2个回答2022-11-29 08:12
并不仅仅是活埋,有一部分人是被射杀之后然后再进行埋掉的,这在当时是非常悲惨的
为什么狄仁杰仅是三品内史,却让很多大臣畏惧?
1个回答2022-12-22 13:05
因为狄仁杰的手里有着一些实权,狄仁杰为人非常的刚正,这样的话一些大臣害怕他查出自己的一些东西。
战国时期的使臣出使他国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3 00:34
给你几个出使他国的经典故事的点,你自己去查阅资料,总结一下吧 晏子使楚 完璧归赵 苏秦合纵(这里就有许多故事) 张仪连横 使臣甘罗 等等……
中国古代历史上使臣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23 07:09
旧指奉使命往来的国际间的官员
为什么将臣不杀马小玲
1个回答2024-01-24 11:09
马小玲是将臣的后代。将臣和马小玲都是《和僵尸有个约会》影片中的角色,在第45分钟的片段中由于将臣闻到马小玲身上流有自己的血液认定马小玲是将臣的后代因此才不杀的,该影片于2009年4月发行于腾讯视频。
谁知道“臣杀君”又叫“臣弑君”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01 13:56
是齐宣王和孟子吧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