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等于符号儿歌

加减符号是怎么来的?
1个回答2023-11-13 01:21

加减符号“+”和“-”最早是在500年前由德国人使用的。

据说当时卖酒后,酒商用横线标出桶里酒的储存量,当桶里的酒量增加时,他们用竖线划掉原来画的横线。然后出现“-”表示减少,“+”表示增加。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次使用符号“+”和“-”来表示剩余和不足。后来,它被法国数学家吠陀所普及,直到1630年才被承认。

乘法符号“×”是英国数学家奥黛丽300多年前首次使用的。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他把先前发明的“×”转了45度,于是乘法符号“×”出现了。“x”不仅表示乘法和加法的关系,还表示乘法的方法。

分隔符号“\”作为负号在欧洲大陆首次流行。起初,人们用“:”表示除法或比率,而其他人用分隔线“-”表示比率。后来,有些人把两者结合起来成为“⊙”,瑞士数学家拉合尔在他的著作中正式使用“⊙”作为分隔线。


扩展资料:

加减乘除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符号依次为“+-×÷”,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运算顺序为先乘除,再加减。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知,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是减号,减号前面是被减数,后面是减数,“道=”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差。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是除号,除号前面是被除数,后面是除数,“=”是等于号。

加减符号是从那里来的
1个回答2023-01-31 22:40
在OFFICE里面有。
加减符号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3-10-01 18:35

加的符号为“+”,减的符号为“-”。

1、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2、减号前面是被减数,后面是减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差。

1000(被减数) -(减号)汪桥 300(减数) =(等于号) 700(差)

数学符号大全: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 ̄),对数(log,lg,ln,lb),比(:),绝对值符号||,微分(d),积分(∫)等。

“≌”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物埋,“∝”是正比例符号(表示反困蚂猛比例时可以利用倒数关系),“∈”是属于符号,“⊆”是包含于符号,“⊇”是包含符号,“|”表示“能整除”。

加减号是什么符号?
1个回答2023-10-11 17:40

加减符号是±。

“±”表示正或负,在数学中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的正负或者对数进行四则桥昌运算中的加减运算。正负号在中学物理中不是单一的概渗胡念,它有的等同于数学中有理数的正负,有的则用来表示物理量的性质、方向,情况较为复杂。

常用的数学符号

1、敏喊扒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比(:)等。

2、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是小于或等于符号。

3、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横线“—”。

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 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简述
1个回答2023-09-28 06:20
1、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都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到了十七世纪,才得到广泛的使用。

2、加法符号,开始使用的是英文颤租谈plus的字头p。在德国,使用了相当于英语“and”的词“et”。随着欧洲商业的繁荣,写“et”也嫌慢,为了加快速度,把两个字母连着写,因此“et”慢慢地变成了“+”。

3、减法也是同样,使用英文minus的字头m,而它也是为了便于速写,逐渐变成了“-”。

4、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茄碰使用了“×”作为乘号。据说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得来的。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所以将加法符号“+”稍作变动,就变成了现在的成号“×”。

5、除法的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符型隐号“÷”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像地表示了“分”。
加号和减号在一起是什么符号?
1个回答2023-09-25 16:10

加号和减号在一起是正负号,打法如下:

第一种:把电脑输入法切换到搜狗输入法——中文输入,然后输入正负号全拼——zhengfuhao,就会出现±的符号了。

第二种:在搜狗输入法的符号大全里面找前山。具体步骤如下:

1、把电脑输入法切换到搜慧拿中狗输入法。

2、把鼠标光标放在搜狗输入法状态栏里面的任意位置,然后单击鼠标右键。

3、在弹出来的页面,点击“表情&符号”。

4、接着点击“符号大全敏雹”。

5、进入到符号大全之后,点击左边数过去第四个——数学/单位,然后右边选择±,鼠标左键点击它就可以输入了。

加减乘除符号怎么表示
2个回答2022-12-24 03:20

“+”是加号,“-”是减号,“×”是乘号,“÷”是除号。

1、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2、减号前面是被减数,后面是减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差。

1000(被减数) -(减号) 300(减数) =(等于号) 700(差)

3、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4、除号前面是被除数,后面是除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商。

100(被除数) ÷ 2(除数) = 50(商)

扩展资料:

相关定律介绍: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

3、减法性质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a-b=(a+c)-(b+c)      ab=(a-c)-(b-c)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a –b - c = a - (b + c)

数学符号加减法的来源
1个回答2023-11-13 01:36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 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 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 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 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 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 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 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 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P为真等于1否则等于0

  ∑[1≤k≤n]f(k) 对n进行求和,可以拓广至很多情况

  如:∑[n is prime][n < 10]f(n)

  ∑∑[1≤i≤j≤n]n^2

  lim f(x) (x->?) 求极限

  f(z) f关于z的m阶导函数

  C(n:m) 组合数,n中取m

  P(n:m) 排列数

  m|n m整除n

  m⊥n m与n互质

  a ∈ A a属于集合A

  #A 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
有什么故事讲加减等于符号
1个回答2024-01-10 22:5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1~5各数.
  2.排序:2、5、3、1、4
  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二)情境引入:
  1.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引导学生观察P17主题图,思考:图中有几只猴子?一共有几种水果?动手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在相应的图下出示数字(3、4、3、2).
  3.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4、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三)教学新知:
  1.教学“=”(猴和桃比):
  (1)猴子有3只,桃子有3个,我们可以怎么说?(猴子和桃子同样多)
  (2)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子相等.(板书:“=”),这个符号叫做等于号,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猴子是3只,香蕉有2根,如果把猴子和香蕉比,能得到什么结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认识大于符号,请学生观察“>”符号的书写.
  3.教学“<”(猴和梨比):
  (1)猴子是3只,梨子有4个,如果把猴子和梨子比,能得到什么结论?(猴子比梨子少)也就是3<4(板书:3<4).
  (2)认识小于符号,请学生观察“<”符号的书写.
  4.你是怎样认识“<”、“>”的?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5.用游戏的方式熟记这三种关系符号.
  6.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交流.
  (四)深化巩固:
  1.P18页“做一做”(1):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3、开放练习: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交流.
  (五)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概括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 等于号 三等于三
  3>2 大于号 三大于二
  3<4 小于号 三小于四
  运算符号的游戏  
  赵安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的认识加减符号和等号,知道加减的含义
(2)能够达到了算出加减混合的题目,学会了运算
(3)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小朋友团结合作
二、重点难点:
(1)知道加减所代表的意义
(2)掌握加减含义与认识加减符号及算式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图片、实物
四、教学过程: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特殊的朋友,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接着,老师给幼儿什么是加法运算,首先,花丛中有3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花丛里一
共有几只蝴蝶?幼儿:一共有4只蝴蝶.老师: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幼儿:合起
来.然后老师出示数字3放在3只蝴蝶下面,问:这是数字几呢?幼儿:数学3又说出了表
示先飞来的3只蝴蝶,用1表示又来的,1只蝴蝶要算花丛中一共有几只蝴蝶,就要把3只
蝴蝶和1只合起来算,要用什么方法?老师出示符号“+”,这是什么符号?
这一横一竖交叉起来叫加号,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随后把加号放在3和1的中间,说
明加号放在中间表示把左右两个数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并问3加1得几呢?幼
儿回答后,老师出示数字4放在1后面,问:这个4代表什么意思?再出示“=”号,说:
这个像一双横放的筷子叫做“等号”等号就是的意思,我把它放在1和4的中间,意思是:
3只蝴蝶加1只蝴蝶,就是4只蝴蝶.然后告诉幼儿“3+1=4”叫做加法算式后,读作:3加1
等于4.再集体朗读两编算式,领着小朋友做更多的练习.
五、教学总结
幼儿通过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算式,这时儿童对所说的数或数字不能作为一个整
体去把握,从而进行抽象的数之间的加减运算.

 
 
有什么故事讲加减等于符号
1个回答2024-01-13 01:4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1~5各数。

  2.排序:2、5、3、1、4

  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二)情境引入:

  1.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引导学生观察P17主题图,思考:图中有几只猴子?一共有几种水果?动手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在相应的图下出示数字(3、4、3、2)。

  3.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4、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三)教学新知:

  1.教学“=”(猴和桃比):

  (1)猴子有3只,桃子有3个,我们可以怎么说?(猴子和桃子同样多)

  (2)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子相等。(板书:“=”),这个符号叫做等于号,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猴子是3只,香蕉有2根,如果把猴子和香蕉比,能得到什么结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认识大于符号,请学生观察“>”符号的书写。

  3.教学“<”(猴和梨比):

  (1)猴子是3只,梨子有4个,如果把猴子和梨子比,能得到什么结论?(猴子比梨子少)也就是3<4(板书:3<4)。

  (2)认识小于符号,请学生观察“<”符号的书写。

  4.你是怎样认识“<”、“>”的?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5.用游戏的方式熟记这三种关系符号。

  6.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交流。

  (四)深化巩固:

  1.P18页“做一做”(1):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3、开放练习: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交流。

  (五)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概括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 等于号 三等于三

  3>2 大于号 三大于二

  3<4 小于号 三小于四
  运算符号的游戏  
  赵安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的认识加减符号和等号,知道加减的含义
(2)能够达到了算出加减混合的题目,学会了运算
(3)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小朋友团结合作
二、重点难点:
(1)知道加减所代表的意义
(2)掌握加减含义与认识加减符号及算式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图片、实物
四、教学过程: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特殊的朋友,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接着,老师给幼儿什么是加法运算,首先,花丛中有3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花丛里一
共有几只蝴蝶?幼儿:一共有4只蝴蝶。老师: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幼儿:合起
来。然后老师出示数字3放在3只蝴蝶下面,问:这是数字几呢?幼儿:数学3又说出了表
示先飞来的3只蝴蝶,用1表示又来的,1只蝴蝶要算花丛中一共有几只蝴蝶,就要把3只
蝴蝶和1只合起来算,要用什么方法?老师出示符号“+”,这是什么符号?
这一横一竖交叉起来叫加号,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随后把加号放在3和1的中间,说
明加号放在中间表示把左右两个数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并问3加1得几呢?幼
儿回答后,老师出示数字4放在1后面,问:这个4代表什么意思?再出示“=”号,说:
这个像一双横放的筷子叫做“等号”等号就是的意思,我把它放在1和4的中间,意思是:
3只蝴蝶加1只蝴蝶,就是4只蝴蝶。然后告诉幼儿“3+1=4”叫做加法算式后,读作:3加1
等于4.再集体朗读两编算式,领着小朋友做更多的练习。
五、教学总结
幼儿通过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算式,这时儿童对所说的数或数字不能作为一个整
体去把握,从而进行抽象的数之间的加减运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