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东莞太史慈

太史慈简介资料_太史慈生平简介_太史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30 10:13

太史慈简介资料_太史慈生平简介_太史慈的故事

太史慈,字子义太史慈简介,东莱黄县人。身高七尺七寸,胡子又黑又长,猿臂善射,箭无虚发。他为人重义轻利,在地方上很有名气。太史慈因事得罪州刺史,怕遭到报复,就逃到辽东避难。北海相孔融很钦佩太史慈为人。经常给太史慈的母亲送米送面,进行慰问。

黄巾起义时,管亥率领青州黄巾军把孔融围困在都昌,时太史慈恰好回家探母,其母对太史慈说:“你和孔融没见过面,你不在家时,他经常对我照顾,比亲戚朋友照顾得还周到。他现在有难,你应该去救他。”太史慈只在家住三天,就赶往都昌见孔融。

太史慈要求出城作战,孔融认为自己兵太少,出城太危险,坚决不同意。孔融想派人到平原向刘备求援,但无人敢去,经太史慈再三请求,孔融才同意太史慈前去。时黄巾军在城外已合围,把都昌围得风雨不透。太史慈一人一骑闯出城外,发箭一连射倒数人,竟突伍穗顷出重围。太史慈见到刘备后,刘备即刻发兵三千前往救援。黄巾军听说援军来了,就解围而去。

扬州刺史刘繇和太史慈是同乡,太史慈离别孔融后,就南下过江,到曲阿拜访刘繇。这时孙策正领兵攻曲阿,有人劝刘繇用太史慈为大将军,但刘繇却看不起太史慈太史慈简介,说:“我用太史慈为大将军,岂不让人笑掉大牙!”他只派族并太史慈到外面探听军情。

有一次,太史慈在神亭突然与孙策率领的十几个将领相遇,太史慈拍马上前,与孙策战一起。太史慈一枪刺伤了孙策的坐骑,孙策伸手夺下了太史慈身上带的手戟,太史慈又抢了孙策头上的兜鍪(头盔)。这时正好双方的援军都来了,两人才各自回营。

后来刘繇逃往豫章,太史慈跑到泾县,收集人马,建立营寨。不久,孙策又打到泾县,太史慈兵败被俘。孙策亲解其缚,好言安慰,拜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孙策问太史慈:“我下一步应当怎样办?”太史慈说:“刘繇被你打败,他的军队逃散在各地,我想去召集他们来参加你的队伍,不知你相信我吗?”

孙策连忙拜谢说:“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我在这里等着你,希望你明日中午能回来。”太史慈去后,东吴诸将都说:这无异放虎归山,太史慈是不会回来了腔陆!孙策说:“太史慈是青州名士,最讲信义,他一定不会欺骗我。”到第二天,孙策预先摆下酒席,立了个竿子看日影。日影将近中午,就看到太史慈带领大队人马回来了。孙策十分高兴,从此常请太史慈参议军政大事。

孙策攻严白虎,围昊郡城。城门楼上有一员小将,左手把护梁,右手指着城下大骂。太史慈弯弓搭箭,一箭射中敌将左手,把他牢牢地钉在护梁上。这一箭射破了敌胆,使严白虎迅速与孙策议和。

孙权接替孙策掌权后,他知道太史慈很能干,委派他主持南方军事。公元206年,太史慈病死,他在临死时悲叹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当带七尺剑立功创业,我怎能这样就死了呢!”他死时才41岁。

《三国演义》说,太史慈曾参加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后来在与张辽争夺合肥时中箭而死,这都是罗贯中为了让太史慈死得轰轰烈烈而编的演义,与实际历史不符。

莞城街道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25 19:40

一、历史文化悠久
莞城街道历史文化悠久,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可园、西城楼(迎恩门城楼)和代表东莞人开放、务实精神的金碑亭等久负盛名的文物古迹。
二、人才资源充足
莞城街道是全市人才交流中心,是外地人口进入东莞的第一站,人力资源丰富,街道内有广东著名人才市场,智通人才市场。
莞城街道也是教育中心,街内有大学1所,高等技术专业院校4所,与全国28所著名大学建立产学研关系。
三、居住商贸发达
莞城街道致力发展城市商贸中心,有沃尔玛、家乐福、百佳、天和、经贸中心等大型购物商场。同时,周边建有档次最高、最集中的高尚住宅区、高尔夫球场等。
四、治安环境良好
莞城街道社会治安良好,历年是东莞市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最好的镇(街)之一。

慈善的中国古代慈善史
1个回答2024-03-30 21:53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慈善”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已设立地官“司徒”一职。而且,灾荒时期所采取的社会救助手段,被称为“荒政”。
据《周礼·地官》记载,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设立地官司徒,助其教化国民,安定天下。有现代民政部部长部分职能的司徒,为做好民政工作要采取6项措施,即“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所谓“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关爱儿童、老有所养、救济穷困、抚恤贫苦、优待残疾、安抚富人,这些正是现代慈善概念中的具体内容。
这一时期的慈善活动,主要由朝廷来带动,灾荒时期所采取的社会救济手段,被称为“荒政”。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慈善工作。如“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左传·哀公元年》记载,每次发生天灾瘟疫,他都会亲临灾区,看望民众,安抚孤寡,资助贫困。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慈善活动比较简单,行为之一是直接在路边给需要救助者提供饭食,此即所谓“施粥”。施粥赈饥虽然简单,却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慈善行为,为中国历代所继承。
东汉末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秋,京畿大旱,灾民遍野。《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当时的皇帝刘协(献帝),便安排身边大臣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
民间施粥更为常见,过去俗称“吃大户”。如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冀州和定二州闹饥荒,地方贤良人士“为粥于路以食之”。《魏书·孝文帝本纪》记载,此举救活了数十万人。
一直到晚清,放粮施粥都是中国古代慈善家们的首选。现代拍摄的清宫戏中,不时会有大善人,支起大铁锅熬粥赈济灾民的镜头。
中国古人有自己的一套慈善理念,《礼记·礼运》中是这样说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人们不能仅奉养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而是要让天下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其晚年,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儿童能顺利地成长,年老的鳏夫、年迈的寡妇、孤儿、无子老者、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这样才算“大同社会”。
“养疾之政”,是古人做慈善的又一主要内容,给包括灾民在内的老、弱、病、残者诸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如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不少地方发生旱灾,并发蝗灾,随之暴发疫情。《汉书·平帝纪》记载,当时朝廷采取的办法是,“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虽是防疫情扩散的一种隔离措施,事实上也是慈善行为。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慈善活动更为活跃。当时最著名的慈善家之一、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开仓赈灾,《南史·齐文惠皇太子传》记载,他还与文惠皇太子萧长懋一起,创办了“六疾馆”,专收贫病不能自立者,即所谓“立六疾馆以养穷民”,时间在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
“六疾”语出《左传·昭公元年》,泛指多种疾病。借此开办的“六疾馆”,被现代慈善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慈善机构之一。之前的刘宋朝,已颇重视社会救济工作,《宋书·明帝纪》记载,泰始元年(公元465年),刘彧(明帝)刚当上皇帝即下诏,“鳏寡孤独,癃残六疾,不能自存者,郡县优量赈给。”
稍后的北魏也有善举。《北史·魏本纪第四》记载,永平三年十月,皇帝元恪(宣武帝),“诏太常立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
搞慈善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是古今公认的。那么,古代做慈善的资金从哪来?从史料来看,与现代一样,古代慈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捐款。
古代民间做慈善最活跃、最热心的人群是出家人。佛教的宗旨是普度众生,行善济人,投身慈善活动也是出家人的必然选择。上面提到的中国最早慈善机构“六疾馆”,其创办人竟陵王萧子良和文惠太子萧长懋都崇信佛教。
运作最成功、影响最广的佛教慈善机构,是唐代的“悲田养病坊”。佛教有“五福田”一说,“悲田”即其中之一田,主要用来布施贫病孤老,“悲田养病坊”的名称因此而来。
在唐朝,悲田养病坊遍及各地。其经济来源,早期靠信众的奉献和寺院自有田产的收入。由于悲田养病坊具有良好的社会救助功能,对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作用明显,因此朝廷十分重视,主动介入管理。
朝廷介入以后,由国库提供的资助成为一大经济来源。这方面的资助包括生活资料的援助,提供粮食、救灾杂物等。《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金吾卫”条中,便有送给养病坊敝幕、故毡的记载;李漼(懿宗)当皇帝时,还给各州县的病坊“赐米”。二是官方直接投资、划拨田产。李隆基(玄宗)当皇帝的开元年间,便实行“官置本钱收利给之”的做法,使悲田养病坊的“现金流”有了保证。
尽管悲田养病坊这一慈善机构在唐后期因“灭佛”运动的出现而风光不再,但对以后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相当深远,五代的“悲田院”、“养病院”,宋代的“福田院”、“安济坊”,金代的“普济院”,明清的“养济院”等慈善机构,都受到了悲田养病坊慈善模式的影响。
与官方投资相比,募集和民间捐献,则一直是古代慈善机构和福利组织最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它不止可避免官方投入易受执政者好恶的限制,而且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特别是遇到大灾大疫、官府财力不足时,民间经济来源便显得特别重要。
古代官方慈善工作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宋代。宋代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相应的慈善组织,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有“福田院”、“居养院”;病有“安济院”、“惠民药局”;死有“漏泽园”;儿童有“举子仓”、“慈幼局”……这些都是官办性质的慈善组织和福利机构。
由于官府鼓励民间参与慈善活动,所以出现了不少由私人主持的有一定规模的慈善机构。如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创设“社仓”,备荒救灾,地方政府拨给一定的平价粮,由乡间人士负责经营管理。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则在苏州创设“义庄”,置良田十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刘宰、黄震、真德秀等中国古代著名的慈善家都是宋代人。
到了明清时期,民间慈善组织进一步壮大,几乎涉及所有社会领域。当然,这与其经济来源较为充足不无关系。
捐助是明清慈善组织经济的主要来源,与唐宋时期由官方主导的慈善活动区别明显。而且,这一时期慈善经费来源的渠道丰富,特别是到了清代,捐助慈善活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参与群体广泛,当官的捐养廉银,士绅捐房产,地主捐田地。
明清时期,社会上以“会馆”形式出现的各种新型互助救济组织,则直接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大发展。
会馆,是一种地缘性、行业性十分明显的乡帮组织,其开馆目的是“答神庥、笃乡谊、萃善举”。说白了,会馆就是老乡和同业者的互助平台,其作用突出表现在捐资助学、助丧、施医、济贫诸方面。如清代福建人陈宗蕃在北京创设的“福建同乡会馆”,开宗明义为“乡中试子来京假馆之所,以恤寒而启后进也”;徽商所开设的会馆还常附设“殡舍”、“义冢”、“义庄”,为死者、病者提供免费服务。
明清慈善活动的经济来源,除了个人自愿捐资方式,还有“分摊集资”和“抽取提成”两种较为常用的办法。
分摊集资好理解,就是入会者平均摊捐款项。而抽取提成,则是根据各入会者生意和收入的大小、多少而定,如清光绪三十二年,苏州“石业公所建立学堂兼办善举”,其常年用款便是采取抽提的办法,由17家石作坊议定,“每做一千文生意,提出二十文;每工一日,捐钱四文”。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有不少时候的捐款都带有强制性质,对不能及时捐付款项者有强制“罚款”的规定。如清嘉庆二十二年北京药行议定:每年正月初一要准时到会馆交银钱,“毋得迟延。如午刻不到,罚银二两。”

神将世界太史慈怎么猎
1个回答2022-08-23 08:59
主要是看人品
历史上的宋慈
1个回答2024-04-24 15:19
宋慈是有名的古代法医之父、字惠父,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建阳)人,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卒于南宋理宗淳佑六年,享年六十四岁。早岁习儒,入仕后经历十余任地方官,多负刑狱之责,终于广东经略安抚使。一生经办案件数不胜数。逝世前两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莞尔一笑中的莞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8-10 20:38

莞是意思是:含蓄着微笑的样子

莞尔一笑

【解释】美好地笑了一笑。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51回:“铁拐先生说到这里,连自己也不觉莞尔一笑。”

【例子】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一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褒义词,多用于女性

【近义词】一笑百媚、回眸一笑、莞尔而笑、粲然一笑、嫣然一笑。

【反义词】捧腹大笑、哄堂大笑。

扩展资料

1、莞尔一笑近义词

嫣然一笑

【解释】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出自】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足可以使下蔡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

【示例】 那少女在离开时对大家嫣然一笑,给大家留下了极美好的印象。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莞尔一笑反义词

捧腹大笑

【解释】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司马季主捧着肚子大笑着说:“看大夫好像是有道术的人,为什么会说出这种浅薄的话,为什么措辞这样粗野呢!

【示例】这一老一少合说的相声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东莞莞城有几间幼儿园
1个回答2024-02-24 05:08
公办幼儿园
中心、实验、机关一、机关二幼、财贸幼儿园。

民办幼儿园
东莞市创新幼儿园,莞城创业新村
莞城 东莞市莞城欢欢幼儿园,莞城金沙市场二楼
东莞市莞城步步高安安幼儿园,莞城步步高翠苑2座1号
东莞市莞城罗沙幼儿园,莞城罗沙白沙塘兴华横街22号
东莞市莞城蓝天幼儿园,莞城新兴路2号
东莞市莞城花朵幼儿园,莞城博厦石基岗九巷十一号
东莞市莞城东方明天幼儿园,莞城步步高温南路121号
东莞市莞城小太阳幼儿园,莞城运河西一路112号
东莞市莞城博厦安安幼儿园,莞城圳头村委会大楼
东莞市莞城珊珊幼儿园,莞城洲面横街细村市场二楼
东莞市莞城育英幼儿园,东城区梨川综合市场二楼
东莞市莞城育蕾幼儿园,莞城澳南路3号
莞城 东莞市莞城育苗幼儿园,莞城东兴路万福楼二楼
东莞市莞城飞飞幼儿园,东城西路城市花园B座
东莞市莞城儿宝幼儿园,莞城沿河新村12号
东莞市莞城小袋鼠幼儿园,莞城元岭路晓翠园北区二楼
美霖幼儿园,岗贝路
太史慈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3-01-29 06:47
轻抚楼上狗头,太史慈建安十一年病逝,年仅四十一岁,请楼主打赏!!
历史上对敌人仁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22:30
呵呵,对敌人仁慈等于对自己残忍,最经典的当属——襄公之仁啊!
慈眉善目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3-08 23:19

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善良,历史人物中,刘备,诸葛亮都是慈眉善目的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