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

余华的《活着》的叙事模式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05 01:20
叙事模式当然是回忆式的倒叙。除此无它。
余光中的生平概叙
1个回答2024-02-29 06:04
余光中(1928年9月9日-),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现居中国台湾。生于中国江苏南京,父亲余超英,母亲孙秀君。祖籍福建永春。国立中山大学光华讲座教授,擅新诗、散文,出版著译凡50种,其中散文有10种,作品列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设有华文课程的大学、中学教科书。坊间也有不少余光中作品评析。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中国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中国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 苦瓜》等十余种。
参考: zh. *** /wiki/%E4%BD%99%E5%85%89%E4%B8%AD and staff.***.edu/~huanyin/mofa_yu1
余华的活着属于叙事性散文吗
3个回答2023-08-19 08:04
《活着》是长篇小说,不是散文,书挺不错的,可以看一下。
余华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8-06 12:16
余华,意思是
寓意,余生年
华光景。
余华的小说哪里能看
1个回答2022-12-09 08:57
追书神器上有
古典爱情 余华
1个回答2022-12-13 03:04
上豆瓣看,有的
余华是谁
1个回答2022-12-18 05:15
一个中国作家呗
有余华活着英文版电子书吗
1个回答2023-01-21 15:21
我有的啊。。。。
余华的书哪本最好看
1个回答2024-02-09 22:32

余华最好看的书:《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

第一本、《活着》

余华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和进攻,而是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一本书最可怕的就是疼痛感。看着主人公历经世间坎坷,却依然坚强的一生,我渐渐明白,或许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但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

第二本、《许三观卖血记》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生命加载的沉重,并不因走得快一点就能卸下,反而会因为奔波更加劳累。《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第三部小说,也算是《活着》的姐妹篇。

许三观或许并没有看穿生活的本质,但依然在苦难中努力生活着,做着他自己的、他们家的、平凡的英雄。

第三本、《兄弟》

悲剧的根源,究竟是恶掩盖了善,还是善造就了恶?

任何人的生活都无法不被社会环境和成长后的复杂影响着,于是,宋钢与李光头的兄弟情在种种复杂起来的生活细节的介入中也开始复杂起来,众多其他不得已的情感开始在两兄弟间慢慢渗入。

矛盾、尴尬、痛苦、无奈、压抑、背叛、伤害、愧疚……这一切与无时不在的兄弟深情撕扯着,纠结着,最终让两人都走向了崩溃:一个直接走向了死,一个苟且活着却亦对生了然无趣。

第四本、《在细雨中呼喊》

书中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第五本、《第七天》

无论多么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不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如时光的流逝毫不留情。

这本书讲述了死亡、婚姻、家庭、爱情,在贫富现实面前的悲哀与脆弱,金钱天赋阅历带来的差距,很多时候让人绝望,我们该如何自处?

余华在教书吗
1个回答2024-01-26 20:46
在。余华在教书,余华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华,男,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杭州文联。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