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男主角姓包

姓“包”的人多吗?都是包青天的后代吗?
1个回答2024-03-16 05:52
不都是包青天的后人。包姓人口约600万左右,仅包拯后裔不下10万人


答案补充
据 2004 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包姓约占全国人口比率的 0.05% ,其人口总数约有 60 多万,在中国姓氏排名中位列第 185 位。



就人口分布而言,包姓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其在江南地区最为常见,尤以江苏、浙江地区多此姓氏,据统计,这两省约占全部包姓人口的 13% 。而在安徽、江西、福建一带包姓亦有相当的分布。





据 2004 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包姓约占全国人口比率的 0.05% ,其人口总数约有 60 多万,在中国姓氏排名中位列第 185 位。



就人口分布而言,包姓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其在江南地区最为常见,尤以江苏、浙江地区多此姓氏,据统计,这两省约占全部包姓人口的 13% 。而在安徽、江西、福建一带包姓亦有相当的分布。
包公姓包名叫啥
1个回答2024-03-06 08:24
“包龙图”的由来

包公包拯包龙图,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但在宋朝仁宗皇帝之前,并没有“龙图”这种官职,只是从包公才开始。包公曾使仁宗皇帝母子团圆。仁宗皇帝对包公十分感激,再加上包公为官清正,百姓呼为“包青天”。仁宗皇帝决定对包公特别嘉奖,决定亲自为包公画张像。原来仁宗酷爱画画,尤其擅长画人像。仁宗拿起御笔,画了一张包公的半身像,御赐给包公。这张像因为是皇帝画的,皇帝的尊称是“龙”,所以就称“龙图”。这在当时来讲,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因为“龙图”不是随便可以挂的,所以仁宗皇帝又御赐造一座楼阁,把“龙图”挂在里面,就叫“龙图阁”,作为包公的官府。

后来,包公又屡建功劳,仁宗皇帝又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从此,龙图阁就正式作为一种官的名称,包公也叫做包龙图了。
这个表情包里的小女孩是谁?求姓名或其他表情包!!
1个回答2022-12-13 22:45
姓名叫萌萌哒!!
姓“包”的人多吗?都是包青天的后代吗?
1个回答2024-03-16 02:03

包姓是一人数中常的姓,以成吉思汗包尔炽君(孛儿只斤)氏,汉译简称包氏为主干,蒙古族包氏人口三百八十万人,其次是芈姓熊氏申包胥后裔改姓包氏,汉族包氏人口一百二十万人,其中申包胥后人包拯子孙约六十万,共他少数民族包氏约数十万,因无具体统计,以上数据只供参考!

姓包的有哪些名字
1个回答2024-05-17 02:02
包秦川 包龙裕 包天池 包颖超 包玉萍 包莹霞 包千喜 包斌元 包云翔 包若言 包宇轩 包雨轩 包秀钗 包爱平 包小钗 包骅轩 包绣钗 包若华 包若佶 包晓钗 包笑钗 包笑才 包笑财 包笑采 包笑彩 包笑裁 包笑差 包爱钗 包家豪 包爱财 包爱才 包小雨 包 涵 包俊豪 包嘉豪 包佳豪 包 亮 包爱才 包 靓 包 冰 包冰冰 包渝亮 包 渝 包渝飞 包 飞 包宏非 包志宏 包一硕 包 硕 包一烁 包一铄 包家俊 包红梅 包学兵 包博林 包一硕 包若诘 包若琰 包若俨 包 燕
有没有姓包的明星
1个回答2024-03-13 11:11
包小松……包小柏……
姓包有些名人?
1个回答2024-03-17 08:14
包姓名人辈出,包拯之后的名人列举一些
包康
包康,安徽合肥人氏。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五世孙。
包节
包节 (1506~1556年),字元达,明代漕泾人
包孝
包孝,明代官吏。字元爱,包节之弟,嘉靖十四年进士。
包万有
包万有(1590~1657),字似之,号敬衡,县城北隅人,一代文豪。
包壮行
[明]字穉修,扬州(今江苏扬州)人
包世臣
包世臣,1775年生,1855年逝世,安徽泾县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包兰瑛
包兰瑛,清代女诗人。
包天笑
(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拈花、春云、钏影、冷笑、微妙、迦叶、钏影楼主等。著名报人,小说家。
包栋
包栋[清]字子梁,号近三,一号子良,又号苕华馆主,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寒松阁谈艺琐录作江苏苏州人。刘咏弟子。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画人物,衣褶古雅绝伦,似于必改琦、费丹旭两家外,别树一帜。
中国姓包的有多少?
1个回答2024-04-03 01:05

当代包姓的人口已达65万,为全国第一百八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广西,这三省区大约占包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甘肃、辽宁、湖北、四川、重庆、上海,这六省市的包姓又集中了27%。江苏和浙江各居住了包姓总人口的15%,并列为包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桂渝川和东北两块次聚集地的包姓分布局面。

姓包的,诗人?
1个回答2024-05-30 05:34
答:包兰瑛,清代女诗人。字者香,又字佩菜,丹徒人
包万有(1590~1657),字似之,号敬衡,县城北隅人,一代文豪。
包节 (1506~1556年),字元达,明代漕泾人。辑有《苑诗类选》30卷。
包佶,字幼正。天宝六年及进士第。诗一卷。
包何,字幼嗣,润州延陵人。与弟包佶齐名,世称二包。登天宝进士第。诗一卷。
包融,润州人(一云湖州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
和包姓同出一祖有几个姓
1个回答2024-03-12 04:32
韦(Wéi 韦)姓源出有五:
1、出自彭姓,为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姓纂》记载:“出自颛顼大彭之后,夏封于豕韦,苗裔以国为姓,家彭城(今江苏省徐州的古称)。”又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韦姓出自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夏朝中兴少康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于豕韦(在今江苏省铜山县的附近),豕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韦氏。史称韦氏正宗。这就是河南韦氏。由此可见,四千多年前韦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2、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险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儿子送往南粤(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韩信的儿子为了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
3、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汉书·西域传》所载,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有韦姓。
4、出自赐姓而来。据《唐书·桓彦范传》所载,桓彦因功受赐韦姓,其后人以韦姓自居。
5、出自其它源流有韦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县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
得姓始祖:元哲。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韦姓出自颛顼高阳氏,与钱姓、彭姓同出一宗,形成于商代初年,发源于今河南省滑县,始祖为元哲。少康为夏帝时,封大彭氏国支孙元哲于豕韦(今河南省滑县),并建立诸侯国,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韦国又称韦国,夏末时被商汤所灭,韦国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孙后代便以原国名韦为姓,遂成韦氏。故元哲就是韦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