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干戈小说

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打一成语。
1个回答2024-04-01 00:10
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打一成语--明争暗斗。



分析:朝也干戈意味着明争,暮也干戈意味着暗斗,组合在一起即成语(明争暗斗你)。
“戈多”是谁,干什么的?
2个回答2023-05-03 07:01
是法国著名荒诞派作家贝克特著名的剧作《等待戈多》里的主人公。
成语:干戈?战
1个回答2024-01-29 16:47
抱歉,只知道成语:干戈载戢[gàn gē zǎi jí]



【解释】: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没有“战”的。



带“干戈”的成语只找到这些:



化干戈为玉帛 大动干戈 倒持干戈 倒载干戈 倒置干戈

干戈载戢
我与两个同学的“干戈”
1个回答2024-01-20 12:14
哎,朋友我知道,夹在两个人之间感觉一定很痛苦,毕竟我也是走过这条路的。

知道吗?他们闹不和,最后最可怕的结果就是,他们好了,把你给甩了!当然这算是最下棚搏下的结果了!

其实你不妨告诉你的朋友们,越是亲密就越会发生摩擦,就好象两个亲密的齿轮一样,他们要亲密接触始终会磨损自己,会很痛很痛,但是只要你熬得过去,未来会是很光明的!眼下你的两个朋友都处在其中吧!
如果他们链灶祥执意不肯和好,那也只能说明他们辩斗没缘,缘分不能强求,但是却也是可以强求的!
大动干戈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4 18:19

[近义] 大打出手 兴师动众 大张旗鼓 大动干戈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

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语出] 《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正音] 干;不能读作“ɡàn”。[辨形] 戈;不能写作“弋”。[近义] 大打出手 兴师动众 大张旗鼓 [反义] 鸣金收兵 偃旗息鼓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 动宾式。[例句] 就这么一点小事不必~;派几个人去就可以了。

大动干戈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4 22:01
[近义] 大打出手 兴师动众 大张旗鼓

大动干戈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语出] 《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正音] 干;不能读作“ɡàn”。
[辨形] 戈;不能写作“弋”。
[近义] 大打出手 兴师动众 大张旗鼓
[反义] 鸣金收兵 偃旗息鼓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就这么一点小事不必~;派几个人去就可以了。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是什么?
2个回答2022-06-05 06:42
干应该是盾牌,陶渊明的《读山海经》里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句子,而刑天的形象正是一手持斧,一手持盾。戈则是戟的前身,一根长竿上有一个横刃。

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strongó
意思解释: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故事典故:《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化干戈为玉帛 中的“干戈”和“玉帛”各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2022-10-10 13:30
干戈: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这里理解为战争。
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谋动干戈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2-08 19:32
不是成语,相近的成语有:
大动干戈

[读音][dà dòng gān gē]

[解释]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这部机器没多大毛病,你却要大拆大卸,何必如此~呢?
化干戈为王帛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2 12:33
化干戈为玉帛
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刃)高的城池来保护国家守卫百姓,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部落首领上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