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叙述视角的有关题目

小说阅读技巧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
1个回答2024-02-23 02:29
罗兰·巴特认为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除了文学作品以外,还包括绘画、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固定或活动的画面、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而实际上,叙事学的发展并没有完全遵循这种设想,它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神话、民间故事、尤其是小说这些以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叙事作品中。即使是进入到非语言材料构成的叙事领域中,也是以用语言作载体的叙事作品的研究为参照进行的。连巴特撰写的《时装体系》一书,也是在研究报刊杂志上关于时装的文字符号。单就神话,民间故事,小说而言,叙事学早期关注的是前二者,主要研究的是“故事”;叙事学发达以后主要研究后者,关心的是“叙事话语”。所以它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样,从实际发展情情况来看,叙事学是对主要以神话、民间故事、小说为主的书面叙事材料的研究,并以此为参照研究其它叙事领域。
【题文】名著阅读:(5分)请写出《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一位人物的外号,并叙述一个与此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30 16:21
试题答案:【答案】写对一位人物的外号1分。故事情节按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因果酌情给分。 试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理解,老街,从开头看,短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1个回答2022-09-23 12:51
能把开头打出来一下么
旷野与城市 阅读理解 第8段为什么要叙述这样一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3:23
三、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1)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2)我听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3)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4)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5)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6)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7)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8)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9)我以为这凄壮的一暮,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直到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10)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11)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垂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
(1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结合文章简述城市与旷野的对立有哪些表现?
答案: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2.请分析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答案:将乡村比作城市的兄长,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与城市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的亲切与熟悉(喜爱)。
②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答案:将旷野人格化,通过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旷野能力的强大远远超过了人类,体现了作者对旷野的敬仰、赞美。3.在第(9)段中作者说到了“这凄壮的一幕”,为什么“这一幕”是“凄壮”的?
答案:“这一幕”是指那位攀登珠峰的勇敢者在旷野中不幸遇难;因为一方面他征服了旷野中的珠峰,展现了
人类挑战旷野的勇敢;另一方面他又被旷野的冰暴夺去了生命,体现子旷野中的自然之力不可抗拒,所以又是
“凄壮”的。
4.最后一段中“皮”与“毛”分别指什么?这段话有何作用?
答案:“皮”指大自然中的旷野,“毛”指人类建造的城市。这段话用反问的修辞强烈地指出了人类应对旷野满怀敬畏之心、要善待旷野,在结构上收束全文、深化中心。
5.阅读文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创造出人与旷野“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
答案:人类不应一味地建造城市、满足种种要求,不应忽略、漠视旷野,而应善待旷野,与其和谐相处。城市与旷野不能彼此对峙,人类与自然本在一个地球,人类应尊重、爱护自然,有计划、可持续地开发自然,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什么是故事内叙述者和故事外叙述者?
1个回答2024-01-20 13:51
故事内叙述者就是故事里面的人叙述一件事,外就是和这个故事没有关联的人叙述一件事。「自己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什么是故事内叙述者和故事外叙述者
1个回答2024-01-20 22:45

故事外叙述者一般是指旁白,也就是故事以外说话的人

故事内叙述者是指故事里的叙述一件事的人物

:一、在一部叙事性作品中,叙述者是否等同于作者本人 ?二、如何理解“叙述者的
1个回答2024-03-21 01:14
按照叙述学的理论,一般认为叙述者并不等同于作者。作者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叙述者是虚拟的:作者可能是高尚的,叙述者则可能是卑劣的;作者可能是一个集体,叙述者则可能是一个个体;作者可能是男性,叙述者可能是女性所以叙述者与作者是有区别的。

但二者也有联系。虽然作者不能直接成为文本中的角色,以己之口传己之见,但作者可以调动多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既可以借角色之口表述作者自己的见解;也可以通过静态描写对美丑进行夸张,从而表明自己的倾向;还可以通过矛盾冲突和事态发展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
叙述的叙述的人称
1个回答2022-12-02 00:10

在叙事中,第三人称使用范围最广,其次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是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它在叙事功能上是多维的,最为灵活,但叙事的范围却最窄。 平叙也叫分叙,是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情所作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这也就是传统小说中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对那些紧系于同一主干事件中的分支进行叙述时,多采用交叉叙述,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人与事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对那些联系不甚紧密,而又由同一主线贯穿的几个人,事,物进行叙述时,则多采用齐头并进的平行叙述,这可以把平行发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显得从容不迫,而读者则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的感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