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黛玉葬花词

黛玉三次葬花分别葬的是什么花?
1个回答2022-10-23 02:30
应该都 是桃花。
苏州评弹
1个回答2022-09-15 04:52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无唱,演出大都为单档(一人)。演员凭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

弹词又称小书,既有说表,又有弹唱。演出大都为双档(两人),也有单档和三个档(三人)的。内容一般是描述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

评弹艺术的表演分为说、噱、弹、唱四部分。
弹、唱是同步的,所以说的比例和唱的比例是2:1,呵呵~~~~~~~~~这是我胡扯的~~~~~~~~~
苏州评弹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2-18 22:59
苏州评弹的特点是慢和委婉。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一种用苏州方言来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以说书人为主,是由说书人的语言和故事里人物的语言组合而成的。它的语言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就是说书人,第三人称则是故事里的人。苏州评弹的表演形式是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两个人称的语言又分为表和白,都是以散文为主,大多时间都是以说作为主题来进行表演。



苏州评弹的表演有手面和面风两种。也就是身上的动作和脸上的表情,这两者又分为说书人和故事中的人两大类。说书人的动作和表情通常都用来表达喜怒哀乐和爱憎态度,是属于解释性的。而故事中的人所包含的动作和表情,则是由说书人来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语调说话,也叫作起角色。起角色指的是说书人模仿故事中的人,而不是作为故事中人的形象出现。
苏州评弹
1个回答2024-02-24 06:19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无唱,演出大都为单档(一人)。演员凭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



弹词又称小书,既有说表,又有弹唱。演出大都为双档(两人),也有单档和三个档(三人)的。内容一般是描述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



评弹艺术的表演分为说、噱、弹、唱四部分。

弹、唱是同步的,所以说的比例和唱的比例是2:1,呵呵~~~~~~~~~这是我胡扯的~~~~~~~~~
苏州评弹十大名曲
1个回答2024-03-17 16:51

苏州评弹十大名曲是《赏中秋》《苏州好风光》《石库门外婆情》《评话扈三娘》《枫桥夜泊》《泰坦尼克号》《太湖美》《无锡景调》《笑中缘》《茉莉花》。

1、《赏中秋》

这首弹词而最让人喜欢的还是歌词,朴实不雕琢的大众语言,几句话就写出了许仙得到白娘子的那种大为兴奋。演员脸庞儿醉生春,情至缠绵笑语温,更有几分感激惶恐之情。

2、《苏州好风光》

《苏州好风光》的管弦乐的伴奏更具现代的气息,还运用了转调,合唱以及带通俗的唱法。

3、《石库门外婆情》

《石库门外婆情》启用了钢琴和评弹的跨界探索。同时,在一些江南的民间小调里加入评弹元素,用评弹演员特有的唱腔来呈现。住在石库门的时光是不少上海评弹名家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

4、《评话扈三娘》

《评话扈三娘》的表演与语言技巧都比较复杂,对表演者来说也是颇具挑战。

5、《枫桥夜泊》

在《枫桥夜泊》中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6、《泰坦尼克号》

演唱者只用了差不多12分钟就有说有唱有表演的完成了《泰坦尼克号》的评弹,这对于古老的评弹是一个大胆的改进。

7、《太湖美》

《太湖美》是个人创作的艺术歌曲。《太湖美》积极吸取了江南城镇小调的特色,用传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太湖边丰盛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革命传统,是传统文化与当代题材结合的一个完美例证。

8、《无锡景调》

《无锡景调》是江南民间小调之一,其曲调来源自清末民间,在中国南北均有传唱。苏州评弹《无锡景调》让人们感受到了江南民歌的清新委婉。

9、《笑中缘》

《笑中缘》取自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是苏州评弹中最为经典的唱段之一。

10、《茉莉花》

《茉莉花》曲声悠扬,令人陶醉。

苏州评弹
1个回答2024-02-22 16:26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在苏州听苏州评弹,去哪里呢?
2个回答2022-07-24 14:34
评弹博物馆每天下去都有演出的
很不错
门票是3-4元含一杯茶
平江区中张家巷 昆曲博物馆边上
林黛玉是扬州人还是苏州人?
2个回答2023-01-19 10:04
并不是在苏州的,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祖籍是姑苏,后来因为工作调任才来到苏州的
林黛玉葬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23:07
在三月中旬的一天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 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林黛玉把花具都放下,和宝玉一起看完<会真记>.宝玉一面收书, 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
黛玉葬花
1个回答2024-02-23 04:16

黛玉葬花表现了林黛玉深深同情落花的结局,对落花感到伤感,但更让她伤感的是,由此联想到自己漂零流落,寄人篱下,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现状,又和落花有什么两样呢,由此,她感到了深深的悲伤和苦闷,难以自制。

黛玉葬花简介:黛玉在其他姐妹嬉戏玩耍的时候,独自一人去桃树下,拿着袋子,将是下被风吹落的桃花一一捡起来装进袋子里,拿着锄头又在桃树旁边挖坑,将桃花埋起来。

她站在桃树下,一陈风吹过,桃花纷飞。大观园内的宝玉见黛玉不见了,便来后院寻找黛玉,看到了那柔美的身姿站在桃花雨之下,不知为何有种伤心的感觉。宝玉跑到黛玉身边帮她一起葬花,两人默默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