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的特产快板词

山西的洪洞为什么叫洪洞?
1个回答2024-03-09 18:06
2楼  今洪洞县城是1954年4月9日由政务院批准将原洪洞、赵城两县合并后形成的。当时曾按惯例取两县名字首字,命名为洪赵县,但到1958年又改为洪洞县,这样改的目的可能是考虑到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历史在中国北方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和亿万移民后裔对故土的情感,所以才特意保留了“洪洞”这一历史文化品牌。

  原洪洞县在西周初称“杨”字,因古代杨人生息于此而得名。西周金文的“杨”字形如人举着武器向太阳舞蹈的样子,专家由此推测,古杨人是一个崇祀太阳神的部族。西周初,封周文王庶子伯侨于祥乎袭此,为杨侯(另有周宣王之子尚父封杨之说)。据史家考证,古杨人于西周从这里向南方迁徙,辗转至今湖北房县杨子山附近,建杨子国,南齐因在此置杨子县。后又东迁至江苏一带,留下扬州、扬子江等有关地名。在长江下游又与越人杂居,形成了春秋时期的扬越,战国时,扬越人的活动已达岭南,广州市神化传说有五位仙人持谷穗骑五羊创建五羊城的故事,这实际上就是扬越人开发广州的历史反映。如此来说,早在三千年前洪洞县境已经开始移民了,而且比明初移民的范围更远更广。再说伯侨为杨侯,子孙世袭达四顷尺五百年,晋献公时将杨侯国灭掉,后封晋悼公之弟于杨,号曰杨干。晋平公时,杨又成为叔向的采邑,叔向子羊舌石以邑为氏,改姓杨氏。汉代学者扬雄在自叙家世时说:“叔向食采杨氏,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说明洪洞还是杨姓的发祥地,且古代杨、扬二字通用,杨、扬两姓同出一祖。春秋末,晋国私家势力逐渐壮大,并不断对羊舌、祁等旧贵族发起进攻。前514年,新兴势力灭羊舌氏,将其采邑分为杨氏、平阳、铜�三县,以僚安为杨氏县大夫。这是洪洞县境内最早的置县。西汉在此置杨县,县址在今洪洞县东古村(一说在东南范村)。

  东魏时出于战争需要,在杨县北25里建屯兵城堡“洪洞戌”,也称“洪洞镇”,洪洞之名从此出现。古籍中对此地名也有记载,如姚最《序行记》:“周建德五年,从行讨齐师,次洪洞,百雉相临,四周重复,控据要险,城主张元静率其所部,肉袒军门请降。”再如《北史》:“周主至晋州,宇文宪自雀鼠攻拔洪洞。”这些史料中的“洪洞”皆指军事要塞洪洞镇,其位置在今洪洞县上纪略一带。

  隋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南下霍邑,在经过杨县时,因恶其县名与隋帝姓氏同为“杨”,遂改杨县为洪洞县,乃以古戌洪洞为名。

  说到洪洞的含义,地方志记载是,因城南有上古传说中的仙人洪崖所居住的“洪崖古洞”而得名,这种解释显然过于牵强。记得郝树侯先生谈到过他的见解,他认为:“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为这个地方靠近汾河,谨兄形容它波涛澎湃。”对此,很多人表示赞同。在古籍中“洪洞”又作“鸿洞”,原意确是形容大水,如《淮南子·原道》:“(水)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有时也形容大风,如汉代王子渊《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绝”。我认为东魏在此设军镇,建洪洞戌,还应该有以洪波之势显扬军威的意味。

  洪洞县北为原赵城县,“赵城”的来历也颇为悠久。西周时,周穆王有一位得力的驾车手,叫造父,相传周穆王西巡,由造父驾良马八匹直趋昆仑,见到西王母后听说徐偃王谋反,又与周穆王日驰千里,东归击徐,大破叛军,造父以此军功受封赵城。“赵”的本意是超速疾行,“赵城”这个地名就是以造父日驰千里平徐偃王的功绩而命名的,和很多古封国名一样,如“晋”是为显扬唐叔虞善射;“周”是以后稷善稼穑;“楚”是纪念先祖起于山林,都是为纪念先辈功业或反映其文化特征而产生的地名。造父的后裔便以赵为氏,尊赵城为其发祥地。

  原赵城县境从汉至隋历属彘县、永安县、霍邑县,隋义宁元年(617年),始分出赵城县,直到1954年与洪洞县合并。

  洪洞县西临霍岳,东带汾水,以得山川劲气,民性刚毅,风土质朴而闻名于世,故谓“洪洞”嘉名非此地不可当也.
洪崖洞简介 洪崖洞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23 19:31
洪亚东,原名洪崖门,是古蜀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滨江路88号。2003年,洪亚东地区被拆除重建,总投资3.85亿元。它于2006年9月建成并开放。是集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1] [3]。洪亚东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组成[3]。洪亚东有11层楼。晚上6点开灯,10点关灯。期待你能垂足看洪雅滴绿,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在山城烧火锅看两江汇流,尝人间美食。形成了“一州三绝、四街八景”的商业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8]。2007年11月,重庆洪亚东民俗风情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5]。2020年11月18日,洪亚东被列为“成渝文化旅游十大新地标”[4]。2021年12月,洪亚东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17]。
洪洞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10 18:21
今洪洞县城是1954年4月9日由政务院批准将原洪洞、赵城两县合并后形成的。当时曾按惯例取两县名字首字,命名为洪赵县,但到1958年又改为洪洞县,这样改的目的可能是考虑到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历史在中国北方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和亿万移民后裔对故土的情感,所以才特意保留了“洪洞”这一历史文化品牌。

原洪洞县在西周初称“杨”字,因古代杨人生息于此而得名。西周金文的“杨”字形如人举着武器向太阳舞蹈的样子,专家由此推测,古杨人是一个崇祀太阳神的部族。西周初,封周文王庶子伯侨于此,为杨侯(另有周宣王之子尚父封杨之说)。据史家考证,古杨人于西周从这里向南方迁徙,辗转至今湖北房县杨子山附近,建杨子国,南齐因在此置杨子县。后又东迁至江苏一带,留下扬州、扬子江等有关地名。在长江下游又与越人杂居,形成了春秋时期的扬越,战国时,扬越人的活动已达岭南,广州市神化传说有五位仙人持谷穗骑五羊创建五羊城的故事,这实际上就是扬越人开发广州的历史反映。如此来说,早在三千年前洪洞县境已经开始移民了,而且比明初移民的范围更远更广。再说伯侨为杨侯,子孙世袭达四五百年,晋献公时将杨侯国灭掉,后封晋悼公之弟于杨,号曰杨干。晋平公时,杨又成为叔向的采邑,叔向子羊舌石以邑为氏,改姓杨氏。汉代学者扬雄在自叙家世时说:“叔向食采杨氏,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说明洪洞还是杨姓的发祥地,且古代杨、扬二字通用,杨、扬两姓同出一祖。春秋末,晋国私家势力逐渐壮大,并不断对羊舌、祁等旧贵族发起进攻。前514年,新兴势力灭羊舌氏,将其采邑分为杨氏、平阳、铜�三县,以僚安为杨氏县大夫。这是洪洞县境内最早的置县。西汉在此置杨县,县址在今洪洞县东古村(一说在东南范村)。

东魏时出于战争需要,在杨县北25里建屯兵城堡“洪洞戌”,也称“洪洞镇”,洪洞之名从此出现。古籍中对此地名也有记载,如姚最《序行记》:“周建德五年,从行讨齐师,次洪洞,百雉相临,四周重复,控据要险,城主张元静率其所部,肉袒军门请降。”再如《北史》:“周主至晋州,宇文宪自雀鼠攻拔洪洞。”这些史料中的“洪洞”皆指军事要塞洪洞镇,其位置在今洪洞县上纪略一带。

隋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南下霍邑,在经过杨县时,因恶其县名与隋帝姓氏同为“杨”,遂改杨县为洪洞县,乃以古戌洪洞为名。

说到洪洞的含义,地方志记载是,因城南有上古传说中的仙人洪崖所居住的“洪崖古洞”而得名,这种解释显然过于牵强。记得郝树侯先生谈到过他的见解,他认为:“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为这个地方靠近汾河,形容它波涛澎湃。”对此,很多人表示赞同。在古籍中“洪洞”又作“鸿洞”,原意确是形容大水,如《淮南子·原道》:“(水)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有时也形容大风,如汉代王子渊《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绝”。我认为东魏在此设军镇,建洪洞戌,还应该有以洪波之势显扬军威的意味。

今洪洞县北为原赵城县,“赵城”的来历也颇为悠久。西周时,周穆王有一位得力的驾车手,叫造父,相传周穆王西巡,由造父驾良马八匹直趋昆仑,见到西王母后听说徐偃王谋反,又与周穆王日驰千里,东归击徐,大破叛军,造父以此军功受封赵城。“赵”的本意是超速疾行,“赵城”这个地名就是以造父日驰千里平徐偃王的功绩而命名的,和很多古封国名一样,如“晋”是为显扬唐叔虞善射;“周”是以后稷善稼穑;“楚”是纪念先祖起于山林,都是为纪念先辈功业或反映其文化特征而产生的地名。造父的后裔便以赵为氏,尊赵城为其发祥地。

原赵城县境从汉至隋历属彘县、永安县、霍邑县,隋义宁元年(617年),始分出赵城县,直到1954年与洪洞县合并。

洪洞县西临霍岳,东带汾水,以得山川劲气,民性刚毅,风土质朴而闻名于世,故谓“洪洞”嘉名非此地不可当也。
有关洪洞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3-17 14:38
硕大槐树粗又高
洪洞一景谁敢超
枝繁叶茂千年育
誉满天下心自骄
重庆洪崖洞怎么去,洪崖洞有什么好玩的景点介绍
1个回答2024-01-28 07:30

公交线路:112路内环,全程约3.9公里

1、从重庆市步行约240米,到达大礼堂站

2、乘坐112路内环,经过5站, 到达小什字站(也可乘坐262路)

3、步行约460米,到达重庆洪崖洞

相声洪羊洞剧情介绍?
1个回答2024-02-26 08:09

北宋,杨继业撞碑后,遗骸被藏于洪羊洞中。杨继业托梦杨延昭,嘱其取回。杨延昭乃命孟良往取。焦赞耻不被命,乃瞒过杨延昭,暗随孟良。孟良至洪羊洞,正欲取骨,觉后有人声,黑暗中不辨人影,疑是番将,急以大斧砍之,焦赞竟死。孟良忽疑被砍者哀声不类番将,急将尸身抬出,于月光中细察之,则焦赞也。孟良念结义之情,悲痛引咎,誓不独生,乃以杨继业遗骨,付于老军,命其交付杨元帅,孟良即自刎。杨延昭闻耗,惊悼成疾,病势益重,与八贤王及母、妻诀别后,吐血而死。

洪洞县没一个好人?
1个回答2022-08-31 05:29
起于“苏三起解''
洪崖洞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1 08:10
洪亚东,原名洪崖门,是古蜀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滨江路88号。2003年,洪亚东地区被拆除重建,总投资3.85亿元。它于2006年9月建成并开放。是集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1] [3]。洪亚东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组成[3]。洪亚东有11层楼。晚上6点开灯,10点关灯。期待你能垂足看洪雅滴绿,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在山城烧火锅看两江汇流,尝人间美食。形成了“一州三绝、四街八景”的商业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8]。2007年11月,重庆洪亚东民俗风情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5]。2020年11月18日,洪亚东被列为“成渝文化旅游十大新地标”[4]。2021年12月,洪亚东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17]。
洪崖洞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29 17:42

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坐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以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解放碑直达江滨。洪崖洞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项目是2005年重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总面积4.6万平方米,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和“AAA级重点旅游项目工程”。该景区以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而闻名,并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崖而建,让解放碑直达江滨,是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的好去处,也是解放碑的会客厅。

山西洪洞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5-12 20:30

山西洪洞历史名人:舜、皋陶、师旷。

1、舜

今洪洞县城东北20公里圣王村,传说为舜诞生之地,城西15公里处有历山,建有神立庙,并有 舜井、舜田(亦名象耕鸟耘区)、象窝沟、神象岭、百鸟峰等遗迹。

城西10公里万安建有圣母行宫,城南10公里羊獬村为舜妻娥皇、女英娘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四月二十八日羊獬和历山村民都举行隆重的娥皇、女英省亲活动,此一习俗已延续四千余年而不衰。

舜,有虞氏,名重华,又称虞舜。“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约生活在公元前22世纪前后。

2、皋陶

皋陶,传说中少皞氏支裔,东夷部落首领。

父大业,生陶,封皋,故称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曾任舜帝时掌管刑法的士(狱官之长),明五刑,弼五教,以正直著称,据说他有一头独角兽名獬,能明善恶,辩忠奸,见到有罪的人便用独角去顶,此即所谓“神判法”,后被禹选作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

今县城南12公里有士师村,即为皋陶出生之地,该村原名为皋陶,后因其为士师之官,故改为士师,县城南15公里处,有羊獬村,为传说中羊生獬的地方。

3、师旷

师旷(前600~前530),春秋晚期晋国著名音乐大师,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字子野,因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洪洞县城东南10公里师村为师旷故里,师旷墓犹存。

临汾市洪洞县介绍:

洪洞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洪洞为杨县,隋义宁二年(618年),改杨县为洪洞,沿传至今。

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境内有250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从远古神话传说到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仅《中国历代名人词典》所列的26位远古人物中,有一半之多在洪洞都能找到其活动遗迹。

洪洞大槐树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民间祭祖圣地,被誉为“根祖圣地”“天下故乡、华人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