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桥快板舞

郑板桥是谁了?
1个回答2023-01-17 03:48
《石头城》、《周瑜宅》
郑板桥是谁哦?
2个回答2023-01-05 12:40
郑板桥,原名郑燮(xie 第四声),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郑板桥》
1个回答2022-10-25 10:00
1为第一自然段
2-5为第二自然段
6为第三自然段
我们老师是这么讲的
郑板桥是谁?
1个回答2022-09-15 20:10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关于郑板桥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2 04:25

关于郑板桥的故事有:郑板桥学书法、郑板桥“宰客”、郑板桥巧讽和尚。

郑板桥“宰客”讲的是:江西有位张真人,受乾隆垂青,入京朝见后,路过杨州,当地商人都争着要逢迎拍马。

有一位想了一个点子,玩点高雅的,就请郑板桥为其写一幅对联。为此他特地差人去江西定做了长丈许,宽六尺多的大纸,并携至板桥处。这纸实在太大,远超出板桥润格“大幅六两”的范畴,又要为其撰句,所以要特别地问一下价钱。

板桥不加思索地开价一千两,来人毕竟是杨州的生意老手,随口杀价耐派或为五百两。不料板桥却不假思索,欣然应允。提笔一挥而就,顷成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来人赞不绝口,并请其写下联。

板桥笑日:“说好一千两,你只出五百两,我只好给你写一半。”来人这才发现自己吃了亏,情急之下又回去请示大商人。这位商人听了哭笑不得,最终万般无奈,如数奉上。郑板桥这才写了下联:“麒鳞阁下活神仙。”真是妙语惊人,商家也十分满意。

像板桥这样风趣潇洒、敢说敢为者其实并不多。由于是风气初开,清代前期书画市场上真正按润格卖画还是不那么容易。相反,也有一些人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卖字画完全等同于一般交易,逐步庸俗化。

人物简介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昌伍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羡塌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请赈得罪大吏而罢官。他书画上常用的印章印文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乾隆东封书画史”,“七品官耳”等,可说是其生平的纪实。

郑板桥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5:04

1、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

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

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

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

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2、个人润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3、狗肉计

郑板桥酷爱吃狗肉,凡乡邻朋友将狗肉送他,刻即挥毫作画奉谢。 然而富商大贾以千金求索,却从不见诺。当时,有个叫甄小泉的盐商日夜苦思冥想,终于使出一计。

一次,板桥出门赏竹,听得从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于是循声寻找,原来一个十分幽雅的大庭院中,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翁在弹琴,书童在一旁煮狗肉。

板桥闻到狗肉的香味,顿时眉开眼笑地问:“先生也爱吃狗肉?”老翁答:早碧“百味唯有此最佳,你若喜欢,就请吃吧。”于是板桥就大嚼起来。他发现粉墙上空空荡荡的,就问“为何不挂些字画”。

老翁答:“没有好的,板桥先宏并生字画,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板桥笑着说:“鄙人郑板桥,给你画两张怎么样?”顷刻间就为老翁留下了许多书画。

翌日,盐商设宴请客,并以此画炫耀,板桥得知,方知中了“狗肉计”。

4、板桥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早期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

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陆绝举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5、巧骂豪绅

有一次,一个豪绅求郑燮题写一个门匾。那个豪绅平日里巴结官府,干尽了很多坏事。郑燮决定要捉弄他一下,便写了”雅闻起敬“四个字。

油漆门匾时,郑燮叮嘱漆匠对”雅、起、敬“三个字只漆左半边,对”闻“字只漆”门‘字。过了一段时间,豪绅楼前门匾上的字没上漆的部分模糊不清了,而上漆的部位越发清晰。

远远一看,原来的“雅闻起敬”竟成了“牙门走苟”(“衙门走狗”的谐音)。

郑板桥的原名叫什么?
1个回答2023-03-29 01:01
郑燮 的说``
郑板桥是一个咋样的人
1个回答2022-09-26 22:36
难得糊涂之人!
郑板桥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23:03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独子,他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关于郑板桥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9 11:00

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为人疏宕洒脱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

后因帮助县民胜讼及办理赈济有惠政,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罢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他擅长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风格独特,被评论家称赞为「古秀独绝」。

能诗文,诗近香山、放翁,他的《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品,描写民间疾苦颇为深切。所写《家书》和《道情》,自然坦率,为世所称。绘画方面,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