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淮河琴书大全

阜阳市颍东区颖河西路属于哪
1个回答2024-03-18 23:08
颍河西路是从拦河坝那,到商厦,电业局那条路。大概的范围是这样的
如何从安徽阜阳去凤阳县临淮关,
1个回答2022-12-20 08:48
从阜阳座火车或汽车到蚌埠,从蚌埠火车站下车出站往右边走大约1000米左右到蚌埠长途汽车站座蚌埠到凤阳的大巴到凤阳,凤阳汽车站出来过后看见面的就是到临淮的,有很多人在喊临淮,
阜阳,亳州,宿州,淮北,哪个城市好?
1个回答2023-01-09 12:56
要看你需要在这几个城市做什么了,像上面说的。基本就阜阳和淮北好点,不过淮北的环境不如阜阳,但是淮北的工业稍好点。另外阜阳的交通要便利的多,京九线,机场等~~
河南省淮阳县的名人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03 20:07
河南省淮阳县的历史名人有老子、伏羲氏、周文、陈胡公、符彦卿、郑当时等。近现代名人有叶桐轩、何仰羲、雷邦正、潘玉琦等。部分简介如下: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2、陈胡公:名满,字少汤,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妫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奉祀舜帝;

3、符彦卿:字冠侯, 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符彦卿出身将门,为后唐宣武节度使符存审第四子,军中称其为“符第四”;

4、叶桐轩:原名叶荫槐,毕业于上海大华学校。解放前曾任美术教员,解放后任开封市政协委员、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

5、何仰羲:原名何明钦,字砚农,号宗燮道人、柳湖钓叟,何仰羲以自己高绝的书法才艺和艰苦地劳动为人们所尊敬。
“阜阳”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22 12:22
阜:取意为小山坡,因为在皖西北大平原上,阜阳的地势算是高一些的,所以取了这个字。

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 阜阳在淮河的支流颍河以北,所以称之为阳。
阜阳地名来历
1个回答2024-02-26 02:29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历史上颍、亳两州南北相望,随着封建政权更迭,而隶属不一,形成了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的亳县,属颍州”。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县复升为州,与颍州为颍州府,又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之内,形成了东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广大地域。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目前,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
阜阳有哪些游乐园
1个回答2024-03-25 22:45
楼上的兄弟,你把最重要的生态园给漏了。在阜阳城区西北方。面积很大,占地上千亩。就是阜阳三区最好的游玩之地了。我说的可对,但是要钱的,2011年门票时30元。还有就是颍上县的八里河风景区,不过在阜阳下边的一个县里。有点远。
阜阳地名来历?
1个回答2024-02-18 14:30

阜阳,历史上曾称谓汝阴、颍州或顺昌。时间更迭,称谓之变,各有其说。阜阳地名由来,或说县有土阜,名为丘,汉置新县,隋有颍阳县,合二之名与义曰阜阳。或说因阜阳侯而得名。据《后汉书·济南王传》所载,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安帝封济南王刘错之子刘显为阜阳侯,阜阳地名始见。侯邑在沈亭南,古沈亭原在阜阳境,今为临泉县境,但其正式作为县名记载于志是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时,增设附廓阜阳,阜阳县才确定。

阜阳哪些公园唱戏
1个回答2024-02-27 05:54
清河广场,文峰公园,华联大厦门口,我只见过这三个地方唱过戏
阜阳地名来历
1个回答2024-02-07 03:56
阜阳,历史上曾称谓汝阴、颍州或顺昌。时间更迭,称谓之变,各有其说。
阜阳地名由来,或说县有土阜,名为丘,汉置新县,隋有颍阳县,合二之名与义曰阜阳。或说因阜阳侯而得名。据《后汉书·济南王传》所载,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安帝封济南王刘错之子刘显为阜阳侯,阜阳地名始见。侯邑在沈亭南,古沈亭原在阜阳境,今为临泉县境,但其正式作为县名记载于志是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时,增设附廓阜阳,阜阳县才确定。
而汝阴之称见志最早,其因古汝水支流流经城东北而得名。秦灭六国即置汝阴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夏婴为汝阴侯。后汉又封刘信为汝阴王。据考,汝阳,《汉书·地理志》又作女阴。《水经注》卷22《汝水注》说:“阚●曰:本汝水别流,其后枯竭,号曰
‘死汝水’,故其字无水。”郦道元以为阚氏所释非是,认为“汝女,乃方俗之音,故字随读改”。北魏孝昌四年曾一度改为颍州郡,但不久即又复汝阴名,直到唐初。
颍州称谓始于北魏孝昌四年,因城临颍水而得名。《后汉书·郡国志》记汝阴县“本胡国”。“杜预曰:县西北有胡城”。《水经注》卷22《颍水注》:“颍水又东南流迳胡城东。”胡子国故城在阜阳城西二里。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设颍州,天宝初年一度称汝阴郡,干元六年(公元758年)又复名颍州。经五代十国,直至宋初。
顺昌之称,始于宋代,宋治平元年(1064年)英宗封子赵顼为颍王,赵顼即位后称神宗。因颍州为“飞龙”之地,即升州为府,称顺昌府。直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占领顺昌,此称告一段落。
金大定元年(1161年),改顺昌为颍州,历经元、明、清三代,政府机构增减变化,但其称未变,直到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废府设县,改称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