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早期相声巧立名目

李立群的早年经历
1个回答2024-02-18 08:28

李立群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李立群的父亲是河南人,母亲是北京人,1949年随中华民国国军来到台湾,他从小就说北京话,而且学会了好多方言。幼时家境清苦,最早住在新竹,后搬迁至台北市四四南村,就读兴雅国小毕业。
从学生时代开始,李立群就已经是个演艺界的活跃分子了,在舞台剧、电影、电视剧中饰演过几百个角色,说过相声,做过主持人。李立群从中国海事商业专科学校航海科毕业后从事海员工作,跑船8个月,曾驾驶2万吨级别轮船至澳大利亚。1976年退伍后,演出舞台剧《一口箱子》 。

牛和一群牛的词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2-29 00:41

牛和一群牛的词语典故:

孺子牛是春秋时期的典故,《左传·哀六年》写到:

冬十月丁卯,立之。将盟,鲍子醉而往。其臣差车鲍点曰:“此谁之命也?”陈子曰:“受命于鲍子。”遂诬鲍子曰:“子之命也。”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悼公稽首.....

鲍牧说,您忘记里孺子牛的事情了吗?

牛听听早教机怎么样,牛听听早教机用后感受如何?
1个回答2024-04-08 21:36
选择早教机的时候,我一直想选择一款能够让孩子使用时间长的,后来我买了阿尔法蛋大蛋2.0这款早教机并且能够让孩子使用的时间更长,一直能够使用到六年级。
巧立名目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2-08 21:57
巧立名目 [qiǎo lì míng mù]
释义: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
明·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巧立名目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2-22 19:42
巧立名目----

成语,读音:qiǎo lì míng mù指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出自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相声巧立名目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5-21 22:41
巧立名目 表演者:牛群 李立山

甲:有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 乙:哪一句话呀? 甲:叫做:无理走遍天下, 乙: 有理寸步难行。 甲: 你看那个话虽然简单—— 乙:哎哎!你这句话说错了。 甲:哪儿错了? 乙:说颠倒了。 甲:颠倒了? 乙:你再想一想。 甲:啊,对对对,应该是“有理寸步难行”。 乙:“无理走遍天下。” 甲:这就对了! 乙:不对! 甲:这又不对? 乙:你再掂量掂量这话,掂量掂量。 甲:这话该怎么说呀? 乙:应该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甲:啊!对对对对!话虽然是这么说,我不敢苟同啊! 乙:为什么呢? 甲:无理,无理咱要想法找出理来,不照样也能走遍天下吗! 乙:没这样的人。 甲:我们科长就办得到。 乙:是吗? 甲:我给你举例子呀。 乙:你说说我听听。 甲:我们科是一个科长,三个秘书。 乙:四个人在一个办公室。 甲:那天我们仨一合计,想出去吃顿烤鸭。 乙:好呀,那就吃去吧。 甲:你给钱呀? 乙:凭什么我给钱呀? 甲:这得让公家掏钱。 乙:吃公款。 甲:哎! 乙:这个事可不合理。 甲:这话要到我们科长嘴里就快合理了。 乙:是呀? 甲:我说,科长,大伙肚子里头可没油水了,咱能不能出去吃顿烤鸭。 乙:那科长怎么说呀? 甲:(学科长带有浓重乡音的口气)“打个报告吧。” 乙:怎么吃烤鸭还打报告呀? 甲:“名正则言顺嘛。” 乙:堂而皇之! 甲:“是的呀。” 乙:那吃烤鸭的报告可怎么打呀? 甲:“好写,报告这样写,领——导,冒号!” 乙:哎,你稍等稍等,刚才你那“领导”后面的是什么? 甲:两个点,两个点,冒号。 乙:敢情是标点符号啊! 甲:“为了解决群众肚子里的油水问题。” 乙:啊?! 甲:“这个提法是不是欠妥呀?” 乙:哎呀,这个欠妥倒提不到。哈哈,胡说八道呀这是! 甲:“不要焦急,理由总是有的呀! 乙:怎么办呢? 甲:“吃烤鸭是不是?” 乙:吃烤鸭。 甲:“烤鸭,把这个鸭子烤得焦黄焦黄的,咬一口吱吱冒油,哈哈。” 乙:吃烤鸭嘛! 甲:“咱们中国人是最爱吃烤鸭的了。” 乙:中国人干嘛?这外国人他也爱吃烤鸭。 甲:“外国人也爱吃烤鸭?” 乙:那可不是吗! 甲:“唔,那这个烤鸭里面,他就有一个世界和平问题。” 乙:世界和平问题? 甲:“报告这样写。” 乙:怎么写呢? 甲:“领——导,冒号!” 乙:他这句倒熟。 甲:“为了促进全人类的大团结,为了保卫世界和平,我们急需吃一顿烤鸭。” 乙:什么?这个吃烤鸭跟世界和平有什么关系呀? 甲:“这个鸭子象征着和平嘛。” 乙:这个鸭子怎么会象征和平呀? 甲:“你这个同志怎么没有政治头脑呀?” 乙:那你说说我听听。 甲:“每到盛大节日,天安门广场上,扑扑啦啦,扑扑啦啦,飞的都是鸭——啊,那,那是鸽子是不是呀?” 乙:这是什么人呀! 甲:“吃烤鸭的报告是最难打的啰。” 乙:敢情他也没辙! 甲:不要焦急,理由总是有的。 乙:这怎么办呀? 甲:“吃烤鸭是不是?” 乙:对对对。 甲:“今天星期几呀?” 乙:稀里糊涂,你查日历! 甲:我一看,星期四。哦,下头还有一行小字。 乙:写着什么呀? 甲:“巴甫洛夫诞辰139周年。” 乙:还是个纪念日。 甲:“谁的诞辰?” 乙:巴甫洛夫。 甲:“谁?” 乙:巴甫洛夫! 甲:“好!就吃他了!哈哈………” 乙:吃他?! 甲:“巴甫洛夫学说嘛!条件反射嘛!” 乙:是? 甲:“就是拿那个狗做试验,让这个狗流那个——哈喇子! ” 乙:条件反射嘛! 甲:“老是烤鸭!烤鸭!我都快流哈喇子了!” 乙:把他的馋虫也勾出来了。 甲:“好!报告这样写。” 乙:怎么写呢? 甲:“领导——, 甲:(齐声)“冒号!” 乙:我也会了。 甲:“为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了纪念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诞辰139周年,” 乙:多少理由呀! 甲:“我科决定,在全聚德烤鸭店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拟订预算——哎,十只烤鸭多少钱呀?” 乙:几只? 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呀! 乙:你们这四个人吃十只烤鸭,你吃得了吗? 甲:“吃——不了,兜着走呀!” 乙:啊,这好算,35块钱一只,十只,350块。 甲:“再加上40块钱的酒钱。” 乙:喝40块钱的酒呀? 甲:“喝一点好酒嘛!” 乙:390块。 甲:“拟订预算,390元整。” 乙:嗐,科长,还390元干嘛,干脆,写400块钱来个整。 甲:“唔,国家的钱不要浪费,省一点是一点。” 乙:嘿!亏他还说得出来!我说就这个报告人家领导上能批吗? 甲:“啊!那天的烤鸭是满好吃的呢!” 乙:那是批了。敢情你们打报告是净蒙你这上级领导呀! 甲:对上级领导该蒙的时候,还是要——不过,你们对我可不能蒙呀! 乙:啊!这点心眼儿都长这儿来了。我说,你们拿着公款这么巧立名目大吃大喝,愣没人管你们? 甲:没人管?这事不知道怎么让上级纪委知道了,查下来了,责令我们科长公开检查。 乙:太应该了!我看你们的科长怎么给大家交代! 甲:“同志们!师傅们!各位师傅!各位同志!各位领——导!冒号!” 乙:嗨!都坐了病了。 甲:“大家欢迎我作一个检查,” 乙:不是欢迎,是责令。 甲:“检查是可以的,领导干部嘛,有了错误就要检查,错误总是难兔的,问题有一些属于误会,需要解释一下,” 乙:你给大伙儿解释解释,你们这吃烤鸭是怎么回事? 甲:“那天是巴甫洛夫诞辰139周年,” 乙:这个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呀? 甲:“头一杯酒我们没有喝,” 乙:没喝? 甲:“都洒在了地上,” 乙:这是干嘛? 甲:“寄托我们的哀思,我们为世界上失去了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难过,” 乙:哟,还知道掉眼泪呢! 甲:“席间很多同志流下了……” 乙:什么? 甲:“哈喇子。” 乙:他那是馋得! 甲:“这就使我们对条件反射的理解大大地加深了!酒后,同志们高兴地说:吃着菜,喝着酒,流着哈喇子学习外国科学家,名字感到亲切,事迹记得牢靠,这样的学习形式生动、活泼、新颖、实惠,看得见,闻得着,有嚼头,有回味,下次活动还想参加。” 乙:好嘛,都吃上瘾了! 甲:“光吃一个巴甫洛夫就够了?难道米丘林就不该吃吗?数以万计的科学家都是需要等着我们慢慢地去吃的,那么多科学家不吃怎么能记得住?” 乙:行,你说说,到现在为止你记住了多少科学家呀? 甲:“这个事情就不好讲了嘛。” 乙:这有什么不好讲的,你吃一顿记住一个,你吃了多少顿呀? 甲:“反正这么说吧,外国科学家我们已经吃遍了,现在开始吃国内的了。” 乙:吃国内的! 甲;“昨天,我们在东来顺举行隆重的纪念科学家陈景润诞辰——” 乙:等一会儿,等会儿。谁? 甲:“陈景润。” 乙:陈景润?! 甲:“是的呀。” 乙:据我知道,这陈景润可还健在呢! 甲:“啊,就得吃活的了,死的已经吃两遍了。” 乙:是呀?我看你要是都吃遍了你可怎么办呀? 甲:“啊,那就吃你了。” 乙:吃我呀? 甲:“无非是多打一个报告嘛。” 乙:我说,像你们这样拿着公款大吃大喝,这种干部就得撤了! 甲:“你凭什么撤我?” 乙:还不应该撤呀! 甲:“我让大家这么吃,你还撤我呀?” 乙:哦,你让大家这么吃就是为了保住你的科长呀? 甲:“现在干部制度改革了,大家是无记名投票,大家不投我的票,我就无法当领导,我当不了领导——冒号!” 乙:又来了!
巧立名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20 02:27
巧立名目

[释义]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什么立什么群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07 05:59
鹤立鸡群
hè lì jī qún

【注释】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举例】
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近义词】
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反义词】
相形见绌、滥竽充数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英文翻译】
distinguished < outstanding man in a common crowd; stand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others>
关于王立群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31 18:55
鹤立鸡群

hè lì jī qūn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用来表示不平凡的人。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正音】鹤;不能读作“háo”。



【辨形】立;不能写作“力”。



【近义词】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反义词】相形见绌、滥竽充数



【例句】

    (1)把她比方成~也许并不确切;实在说;她是端坐在马上的一尊傲然不可屈的神像。

    (2)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
什么立什么群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27 01:37
鹤立鸡群_成语解释
【拼音】:hè lì jī qún
【释义】: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例句】: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