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以杀也可以辱相声

士可杀不可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17 22:45
淘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屈原的故事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士可杀不可辱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3 02:33

不受嗟来之食~出自《礼记》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6),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7)!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士可杀不可辱~成语出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士可杀不可辱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3-01 21:42

是成语。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语出《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你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儒者的刚毅是浸透在骨子里的,外表却很柔和,如棉里裹针这就更加让人敬畏三分。

士可杀不可辱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4-06 20:09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士可杀不可辱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5-03 04:09
1,当年狄人进犯燕国一个城市,真好孔子在当城中百姓得知狄人攻城纷纷逃命只有孔子不走,这时狄人入城看见城中只有一个孔子,狄人的首领就很不解问孔子为何不跑,孔子说既然来攻跑又有何用,狄人听了纷纷要把孔子掉在城楼上羞辱孔子,孔子拔剑对狄人说士可杀不可辱,狄人头领听见,说道我们怎么能做禽兽不如的事杀死这个学者,头领下令退步。狄人就是后来的匈奴在战国时叫狄部落
2,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o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厓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士可辱不可杀的例子
1个回答2023-08-15 07:50
韩信曾受胯下之辱终拜帅!
勾践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士可杀不可辱”用英文怎么说
4个回答2023-01-28 07:15
你好!
“士可杀不可辱”用英文
you can kill me,but you no can fuck me.
有关士可辱不可杀的资料
2个回答2023-06-06 23:16
文天祥,江姐,何令嘉等都是这方面的人物。
士可杀不可辱为题的作文
1个回答2023-12-21 07:59
 在古典小说里,我们常会看到正义之士因落入贼人之手高呼一声:“士可杀,不可辱!”然后拔剑自刎。咋一看,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但细细想来,只为个人荣辱而放弃生命,这样做值吗?
  春秋时的吴越之战想必大家都听过。越王勾践先败于吴王夫差。夫差罚勾践夫妇在王宫里服牢役借以羞辱他。试想,昔日一国之君竟落到如此田地,颜面早以荡然无存。照“士可杀,不可辱”看来,勾践早该自刎了。可他却在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迎逢,终于骗得了夫差的信任放他归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后来一举灭了吴国。
  试想,如果当初勾践不能冷静地对待自己所受的屈辱,又何谈后来的成功。这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的生命便为青山,只要身存于世,总会有出头的一天。
  “可辱”而不“可杀”的“士”,受辱后必有大作为。如汉代的大将军韩信少时曾从井市流氓的胯下爬过,可后来却成为了一代军事奇才。再如汉高祖刘邦,在鸿门宴上,对项羽谦卑到了极点,可后来兵力强盛,却举兵讨伐项羽,做了一国之君。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反之,干什么事都以个人荣辱为重,这种人往往害了自己。
  公元前202年,刘邦汇同诸军,把项羽包围在垓下,一天夜里,军帐外唱起了楚歌,项羽听了自己家乡的歌被敌军所唱,认为受了奇耻大辱,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然后自杀在垓下。
  项羽之死令人惋惜,正如歌中所唱,他有拔山的气力,盖世的气概。可他却缺少成功者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正视屈辱。刘邦正是利用他的这一弱点,所以让士兵唱楚歌来刺激他,而项羽正中圈套,落下个自杀的下场。
  孔子曾说过:“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会不与也。”可见孔子也并不赞同空手打老虎和毫无凭藉而渡河人。的确,他们的死是毫无意义的!
  朋友们,只刚不柔难免会折断,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之所为。尤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受挫折、受屈辱是更加难免的,因此我们更该学会承受屈辱和挫折,做一个宁可受辱也不“可杀”的“士”。
士可杀不可辱和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1个回答2022-12-23 21:35
不食嗟来之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