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佤族大鼓

佤族出过什么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14:50
抗英爱国首领胡玉堂(1900-1967),佤名昆散。
佤族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1-29 11:44

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佤族待客敬酒习俗多样。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饮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种戒意,然后依次递给客人饮。敬给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尽力喝干,以表示心地坦诚,否则被认为对主人不敬;另一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先倒在地上一点或右手把酒弹在地上一点,意为敬祖。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干。佤族民间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习惯。每逢儿子出门,客人离去,主人还要打“送亲礼”。即给亲人或客人敬酒,届时主人用葫芦(盛酒器)盛满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客人或远离的亲人嘴边,客人需要喝到葫芦见底,以表示亲情、友谊永远不忘。

佤族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7 00:14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族、拉祜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向孩子们如何介绍佤族?
1个回答2024-03-11 08:05

在彩云之南的阿佤山,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淳朴,守护着祖国边境,他们就是黑皮肤的佤族人,佤族是一个以黑为美的民族,认为黑色是勤劳、健康的象征。

向孩子们如何介绍佤族?
1个回答2024-04-04 18:56

在彩云之南的阿佤山,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淳朴,守护着祖国边境,他们就是黑皮肤的佤族人,佤族是一个以黑为美的民族,认为黑色是勤劳、健康的象征。

佤族出过什么名人
1个回答2024-05-06 02:21
抗英爱国首领胡玉堂(1900—1967),佤名昆散。
云南佤族神话的来历、创作过程、内容、价值?
1个回答2024-02-07 01:54

司岗里的传说 “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 ”就是从岩洞里出来,特指的地理位置在沧源县岳宋乡南锡河对面缅属岩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岗里”历史传说梗概是远古的时候,人被囚禁在密闭的大山崖洞里出不来,万能的神灵莫伟委派小来雀凿开岩洞.老鼠引开守在洞口咬人的老虎,蜘蛛赌住不让人走出山洞的大树,人类得于走出山洞。到各地安居乐业、休养生息……这是司岗里的大体意思。要详细的讲,就很多很长。总而言之,“司岗里”的传说,就是人类历史的源头。过去佤族每年都要到巴格岱“司岗里”处剽牛祭祀纪念“司岗里”。佤族的创世纪神话:在人类远古的洪荒时期,只剩下一个佤族女人漂泊到司岗里的高峰上幸存下来。这个女人受精于日月,生下一男一女。一天,阿妈正坐在岩石上采用天上的彩云织布,突然一头牛跑来报信,说她的儿女双双掉进海里去了。那时候司岗里群山的周围是苍茫的大海。阿妈焦急万分,就请牛去救。牛会浮水,下到海里把兄妹俩托在脖子上送到了岸边。阿妈真感激不尽,便立下规矩,把牛作为佤族永远的崇拜。 60 年代初期,中缅两国重新勘定边界的时候,司岗里被划归了缅甸。外乡人要是去司岗里,手续非常麻烦,于是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但是司岗里不管属于哪国所有,总是佤族老祖先出世的地方。因此,许许多多的佤族人民,经常会过境到司岗里朝拜,同时把那里的山崖岩洞、溪水飞瀑、树木花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都绣在他们的衣服上。 佤族人始终记住:我是从神圣的司岗里走出来的阿佤人的后代,司岗里的灵气总会与我同在 ……

历史悠久的佤族木鼓舞
1个回答2023-12-13 02:37
在传统的祭祀活动中,遗存了很多舞蹈,对于佤族来说,木鼓舞就是从原始的宗教活动中流传下来的。佤族舞蹈保留了原始的风貌,其中木鼓舞将传统的佤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歌舞的集大成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佤族木鼓舞都有哪些特点和文化内涵。

传说木鼓是佤族的通天神器,被视为民族繁衍之源头,是佤族的历史文化象征,《木鼓舞》成为他们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舞蹈。佤族人民以舞蹈形式来表现对自然神灵的崇拜。

佤族的木鼓舞主要包括拉木鼓舞、铓锣舞、剽牛舞、刀舞、甩发舞、跳木鼓房舞、迎头舞、供头舞、送头舞等。因为跳这些舞都要选木鼓作主要的伴奏乐器,故总称为“木鼓舞”。

这些舞蹈在表演中很多时候夹杂着其他伴奏乐器,如铓锣、铜鼓、葫芦笙等形成各类形式的舞蹈,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产生多种跳法、多种功能。本文主要介绍沧源佤族的传统木鼓舞。

沧源佤族木鼓舞由四部分组成:拉木鼓、进木鼓房、敲木鼓、祭木鼓。

舞蹈首先展现了,由巫师“魔巴”带领全村健壮剽悍的阿佤男子,以藤条捆绑已选择好的巨大树干后,在骑于树干“魔巴”的一路领唱下,拉木人边踏歌为节,边迎合高呼地拉木前进直达村寨的歌舞。这段古朴而粗犷的歌舞“拉木鼓”,气氛神圣庄严,舞步自然成韵,极具原始崇拜意味。

第二段以舞蹈形式出现的“进木鼓房”,集中以模拟舞姿来表述人们挖凿、制作“木鼓”的劳动过程。结束于新“木鼓”诞生后,“魔巴”手持树枝,在大八字“蹲裆步”的行进中,引导“木鼓”进入“木鼓房”的庄严过程。

第三段“敲木鼓”,是《木鼓舞》表演中最为热烈和精彩的高潮部分。全段以娴熟的击鼓技巧和粗犷舞姿,集中展现了表演者模拟佤族日常生活中的祭祀、巡逻、报警、作舞等情景为内容的多种舞蹈套路表演。舞蹈开始由一至二人击鼓进行表演,鼓点的音色与节奏随舞蹈内容的变化而改变。当舞蹈进入高潮时,另有三四名手持彩绘鼓槌的剽悍男子进入场地,边击鼓,边围鼓旋转、跳跃,将“敲木鼓”的欢腾气氛推向极致。人们以此欢愉神灵,求得来年的五谷丰登、人畜两旺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最大愉悦。

“祭木鼓”是《木鼓舞》最后对“木依吉”大神进行崇拜的一段程式性礼仪舞蹈,舞蹈语汇简单、质朴,富有浓厚的原始仪式气氛。

佤族木鼓舞的艺术特色

佤族的男女老少每逢年节庆典都会穿戴一新,在木鼓的敲击下围绕着木鼓房,携手起舞。他们以屈膝、弓腰表示对木鼓的敬仰,不分男女老少一律按逆时针方向围圈缓慢移动,动作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

第一拍右脚向右斜前方上一步,双手曲肘举至头斜上方,身体后仰;第二拍左脚跟踏一步,双手甩至身后斜下方,身躯前倾。如此循环反复,动作规范而平稳。

木鼓舞贯穿于木鼓祭祀活动的全过程,

舞蹈以敲打木鼓者的领唱与众人踏节而歌为伴奏,歌词多述说民族历史、祭祀和劳动生产及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跳木鼓舞以围圈、挽手、对称舞蹈为主要动律,双膝弹动,重拍向下,韵律感强。表演时木鼓震天响,秀发满天飞,风格粗犷奔放,炽热狂野,表现出佤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性格特征。整个歌舞表现了佤族人民制作木鼓过程和木鼓落成时的喜悦心情。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伴着充满激情的舞蹈,强烈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求生存、图发展”的民族精神。
阿佤是哪个民族的
1个回答2024-03-13 16:29
展开全部 首先肯定的是,阿瓦山寨不是什么少数民族。
也不是说属于河南本土品牌的《豫菜馆》。
而是全国著名的餐饮连锁品牌:济南阿瓦山寨、天津阿瓦山寨 、无锡阿瓦山寨 、沈阳阿瓦山寨、太原阿瓦山寨、威海阿瓦山寨 ……遍及大江南北。

阿瓦山寨这个全国著名的餐饮品牌起源自创始人屈国强在西南山乡的一次旅行。这里僻居大山深处,一切的一切显得那么原生而自然,老乡们看见从门前路过的远方客人,会笑盈盈地和你打招呼,邀请到自家做客喝茶。天黑了,这里没有旅店,可是有热情纯朴的老乡温暖的家,饭菜都是自家留着最好吃的,而且分文不取。这种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的感情让他的心灵为之震撼!生活在功利和物欲横流城市里的人们,虽然拥有了自认为重要的地位以及车子房子,过上了看似幸福的现代生活,而内心的疲惫、精神的空虚更与何人说?刹那间,屈国强的脑子里闪出一个想法:做一个原生态的主题餐饮企业,主打西南少数民族的土菜米面特色,在城市里营造一个能促进人与人真诚交流的和谐空间。
佤族出过什么名人
1个回答2024-01-07 08:30
抗英爱国首领胡玉堂(1900—1967),佤名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