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大鼓沈伯军送歌浪

澧州大鼓里面的加官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15 16:37
我没有见过这里的内容,不清楚它的大鼓里面说的加官是什么意思?你最好问一下,懂得澧州大鼓的人
澧州大鼓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31 01:59

关于澧州大鼓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周孝王母亲喜欢听故事,为表孝心,讨得母亲欢心,周孝王便时常陪伴母亲左右,还经常边敲桌子,边给母亲讲故事。周孝王孝敬母亲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景仰,其事迹与行为逐渐流传至民间。后来,人们将敲桌子又演化为敲竹筒、敲瓦盆,最终发展成孝鼓,到庄子时已形成了丧鼓。
至今,澧县艺人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周公治其礼,孔子治诗书,庄子治其打丧鼓。”大鼓声声传孝心,澧州大鼓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孝德孝义。 清朝嘉庆年间,澧州有一落第秀才苏金福(1779年-1842年),因屡试不中而浪迹江湖,结识了不少民间艺人,并爱上了丧鼓艺术。他利用自己的满腹才华对丧鼓进行改革,规范整理了唱腔,定出了一流、二流、三流、慢板、数板等板式,大大提高了丧鼓的艺术表现力。
他后半生致力于鼓词创作,先后改编、创作了《白蛇传》、《半日阎罗》 《白马驼尸》 《京都风云》 《小八义》等20多个唱本,为澧州民间艺人奉作范本。对艺术的痴狂与热爱,奠定了苏金福的大鼓人生。对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也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艺人们永远铭记与膜拜的师祖。
从可查的七代艺术师承关系着手,由此推算,澧州大鼓艺术的发展史应在四百年以上。

澧州大鼓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3-12-09 09:29

关于澧州大鼓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周孝王母亲喜欢听故事,为表孝心,讨得母亲欢心,周孝王便时常陪伴母亲左右,还经常边敲桌子,边给母亲讲故事。周孝王孝敬母亲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景仰,其事迹与行为逐渐流传至民间。后来,人们将敲桌子又演化为敲竹筒、敲瓦盆,最终发展成孝鼓,到庄子时已形成了丧鼓。
至今,澧县艺人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周公治其礼,孔子治诗书,庄子治其打丧鼓。”大鼓声声传孝心,澧州大鼓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孝德孝义。 清朝嘉庆年间,澧州有一落第秀才苏金福(1779年-1842年),因屡试不中而浪迹江湖,结识了不少民间艺人,并爱上了丧鼓艺术。他利用自己的满腹才华对丧鼓进行改革,规范整理了唱腔,定出了一流、二流、三流、慢板、数板等板式,大大提高了丧鼓的艺术表现力。
他后半生致力于鼓词创作,先后改编、创作了《白蛇传》、《半日阎罗》 《白马驼尸》 《京都风云》 《小八义》等20多个唱本,为澧州民间艺人奉作范本。对艺术的痴狂与热爱,奠定了苏金福的大鼓人生。对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也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艺人们永远铭记与膜拜的师祖。
从可查的七代艺术师承关系着手,由此推算,澧州大鼓艺术的发展史应在四百年以上。

澧县澧州实验学校幼儿园什么时候报名
1个回答2024-01-23 17:00
澧县实验小学
常德市澧县古属澧州,物华天宝、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在城头山——中华六千年文明的发祥之地,在古代文化灿烂的澧州古城西门,有一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办的新型完全小学---澧阳镇实验小学。
学校现分为小学部和幼教部,小学部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2360人;幼教部现有10个班,幼儿600多人。150多名教职工中有特级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县级骨干教师15人,国家省级课题实验优秀实验教师18人。学校以“开展快乐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开展校本研训,促进学校发展”为主要特色。
澧县澧州幼儿园至澧县县委距离多少米?
1个回答2024-01-18 01:47

澧县澧州幼儿园至澧县县委距离1300米

[地图]全程约1.3公里/3分钟 1. 起点到古城路
1) 沿澧阳南路向南,行驶211米,右前转进入环岛
2) 沿道路,行驶41米,右转离开环岛
2. 古城路
1) 沿古城路,行驶274米,右前转
2) 沿道路向东南,行驶44米,右转进入解放路
3. 解放路到终点
1) 沿解放路向南,行驶771米,到达目的地

小的定音鼓、小军鼓要多少钱?在广州哪有卖?
1个回答2022-09-19 10:10
看你想买什么品牌咯,大品牌肯定贵一点,不过质量肯定有保证。我朋友在一个琴行看过很不错,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没有买。那个琴行好像是在越秀那边,北京路340号3楼,叫利滕琴行,你可以去看看
沈浪是谁? 古龙笔下的完美奇男子名侠沈浪介绍
1个回答2024-03-08 07:11
   : ,古龙《武林外史》主角,「天下第一名侠」,古龙江湖第一个十年创造者,百年武林世家「沈家」后人。名侠沈浪,从少年时候就可以缉捕名凶和凶盗所得之花红为生,身经百战,战无不胜,其经历之诡奇,绝不在楚留香之下。古龙小说史上第一个以智著称并近乎「完美」的主角。甚至可以说他就是古龙笔下可以流传千古的人物——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的原形。>  夜色浓浓,雪花漫舞,天地肃杀,千里一片银白,骏马奔驰,马背上少年虽有倦容,嘴角犹挂一丝微笑。他,身负血海深仇;他,锄强扶弱不羁洒脱。他是横空出世的英雄,他有海阔天空的心胸,他是盖世无双的侠客,他有出神入化的武功。他----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沈浪。>  重温古龙先生的小说《武林外史》,不由得爱上沈浪,爱上他的聪明,爱上他的懒散,爱上他那无论何时都挂在嘴边的微笑。沈浪是完美的侠士,是正义的化身,是无论谁见了都会深深喜欢上的热血男儿。沈浪的IQ恐怕无人能及,即使是骗过他的白飞飞,也是利用了沈浪的仁慈,以及对她的怜悯才使他上的当。如果两人正面相抗,白飞飞绝对不是沈浪的对手。>  幽幽古墓,重重机关,沈浪与」财使」金无望的对手戏让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到得最后,读者也会产虚带生疑问:」沈浪究竟有没有被那』神仙一日醉』迷倒呢?」直至沈浪扣住」财使」的脉门,谜底才解开,来来 *** 好几次,沈浪把读者都」忽悠」了,区区一个」财使」还是他的对手吗?洛阳城中看穿王怜花棺材店与香烛店互换的把戏,不得已中又猜破王夫人与快活王的秘密。这些无一不是沈浪高智商的体现。>>  更有趣的是本书中最NB的人物,一代枭雄柴玉关也被沈浪气得直跳脚。沙漠追踪,追了半天也没追着,原来人家早已跑到他扮肆的帐内养精神去了。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嘛,快活王啊快活王,你得知此事后,肯定」快活」得要发疯了吧?其实,快活王不如沈浪聪明,书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那就是快活王设下豪赌,却输给了沈浪一百万两银子。他以为把牙牌捏得粉碎别人就没有证据了,谁知沈浪棋高一招,把留下牌印的桌面木板保存了下来。二点赢弊十,快活王输了。>  沈浪这么高的智商,难怪女人都要嫁他,男人都要和他交朋友了。>  作者始终没有花费过多笔墨写沈浪武功究竟有多高,但」酒」」色」」财」」气」四使打不过他;熊猫儿偷人银票,却连自己的荷包都被沈浪」妙手空空」了去;王怜花独惧沈浪,不敢与之动手;」幽灵宫主」白飞飞武功差得太远,更不是他对手。沈浪与人打架,好像还没败过,即使是快活王,沈浪也未必次于他,两人PK一把,谁胜谁负一时倒也难说。>  这等武功,哪个女人不想依靠,哪个男人不想成其朋友?可惜的是,古龙老先生没有写出沈浪这身高明武功是怎么练出来的,否则,读读沈浪练出厉害武功的过程,也必定大有励志作用。>  沈浪行事,无论是敌是友都会发自内心的佩服。原本的敌人,也会化为至死相交的朋友。」财使」金无望,」气使」独孤伤,这些沈浪原来的敌人,最后都成了他相知好友。其中,又以金无望与沈浪的相交最为经典。最初在古墓相对峙时,金无望被沈浪制住,曾言:」我金无望今日能栽在沈浪你这样的角色手上也不算冤,你要我怎样,此刻只管说吧。」把金无望囚禁的人均放了后,沈浪微微一笑,解开他穴道要他走:」在下从不愿失礼于天下豪杰,金兄既是英雄,在下自当以礼相待。」金无望本是快活王手下,只当此生再无知己,却不想碰上个越来越懂他的沈浪,自然对他又是佩服又是感激,两人此后一个动作一个神色便能相知。>>  「但将血泪酬知己,生死又何妨。。。。。。」荒祠中,金无望拼了性命不顾,重创王怜花,左公龙,惊退金不换,自己也断去一臂,目的只差缺芦为沈浪提个醒,让他莫要上了王怜花的当。这是何等的情意,这又体现了沈浪何等的人格魅力!>  最后摧毁快活林,救沈浪等人于荒漠中的,也正是化身为」黑衣骑士」的金无望。>  两人友情,」肝胆两相照」来形容正恰当。熊猫儿这一」江湖奇男子」与沈浪的友情,也正是由沈浪那散发著光辉的人格所造就的。>  想那杨大力当初不过是王怜花手下一走狗,而沈浪却甘冒奇险,身入火窟,置性命于不顾去救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关甚至是与自己有仇的小人物。这是何等的侠义心肠!沈浪却只淡淡地说:「他是个『人』,所以要救。」以人为本,「仁」者无敌。沈浪就这样完成了所有人对他的敬爱。在黑如墨汁的武林江湖,沈浪就是道德与仁义之神!「神」,理应受到人们的崇敬甚或膜拜。>  沈浪的身世,本书并无多叙,但小时候读古龙其他作品时有些印象。沈浪本是一代大侠「九州王」沈天君的儿子,幼时家人俱亡。还是个十岁左右孩子的沈浪,散尽自家亿万家财,浪迹江湖去了。仅仅髫龄幼童的他,已有如此胸襟,如此气魄,委实令人可敬可佩。>  相信所有读过《武林外史》的人,都会对沈浪始终挂在嘴角的微笑印象颇深。他身负家仇,却始终笑对人生,这是何等心胸!他处处与快活王作对,时时找快活王复仇,可一旦听闻快活王与云梦仙子王夫人尸骨纠缠在一起的消息时,又只是长叹一声,喃喃道:「情孽纠缠不死不休,唉,这又何苦。。。。。。何苦?」别人问他未曾与快活王真个交手,不觉有些遗憾么?沈浪只是淡淡一笑,道:「人性本愚,是人才难免相争,但上者斗智,下者斗力,我与快活王虽然彼此都一心想将对方除去,但也不知怎地,彼此竟似有几分相惜,你想我若与他真个抡拳动肚子,厮杀一场,岂非太无趣了么?」>  这就是沈浪,侠义的沈浪,洒脱的沈浪,可爱的沈浪。读《武林外史》,爱上了沈浪。>

鼓浪屿啊鼓浪屿
1个回答2024-06-22 06:01
鼓浪屿10月到11月人比较少,可以选择这个时候去玩,不会很热也不会太冷,只要晚上出门的时候多带一件外套就好。。



据我所知,现在在鼓浪屿上能看到海的房间都要400以上了。。

然后呢,本人常去那,推荐几家吧,娜娜和私屿,还有那雅。



参考哈
澧源的意思澧源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8-02 22:56
澧源的词语解释是:甜美的泉水。澧,通'醴'。
澧源的词语解释是:甜美的泉水裤或裂。澧,通'醴'。拼音是:lǐyuán。结构是:澧(左右结构)源(左右结构)。注音是:ㄌ一ˇㄩㄢ_。
澧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甜美的泉水。澧,通“醴”。引团镇唐孟郊《和钱侍郎甘露》:“忽见垂书_,还惊涌澧源。”
二、网络解释
澧源lǐyuánㄌㄧˇㄧㄨㄢ_澧源甜美的泉水。澧,通“醴”。唐孟郊《和钱侍郎甘露》:“忽见胡闭垂书迹,还惊涌澧源。”
关于澧源的诗句
还惊涌澧源
关于澧源的成语
端本正源沅_澧兰穷源竟委源源本本源源不断返本还源源源不绝杜弊清源沅芷澧兰沅_澧兰
关于澧源的词语
澧兰沅芷沅_澧兰沅_澧兰清源正本穷源竟委杜弊清源沅芷澧兰端本正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澧源的详细信息
澧县为什么又称九澧
4个回答2024-01-03 21:30
在湖南西北部那片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上,有条亿万年来奔腾不息,顽强而又执着东去,汇入洞庭、融入长江、奔向大海的河流,她就是澧水。

  关于澧水的记载,最早的是见于我国第一部记录河流水系的专著《水经》,而“澧”地则由于《禹贡》得名而来。据记载,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北源为主,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源于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南源源于永顺县龙家寨,三源于桑植县龙江口汇合后,往南经桑植、永顺向东纳大溶溪,经大庸纳茹水,至慈利纳漊水;到石门纳渫水、黄水、温水,经临澧张家桥入澧县纳道水、澹水、涔水,小渡口、石龟山、林家滩入安乡、常德。其小渡口以下至汉寿柳林为澧水洪道。澧水自桑植县杉木界至小渡口浩浩荡荡跨越388公里,浇灌着、滋润着18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又一路之上,象一位慈爱的母亲,将数以万计的细涓大流揽入她那奔放而又博大的怀抱。这样,由于澧水接涓纳流的大度,这片亘古以来被澧水滋润的土地,从此也深深地打上了“澧”的烙印。而澧水源桑植、经大庸(张家界)、穿慈利、历石门、过临澧、淌澧县、达津市、绕安乡,先后接纳的茹水、漊水、渫水、黄水、温水、澹水、涔水、道水这八条一级支流,曾经也被一一冠上了一个“澧”字,如:茹澧、漊澧、渫澧、温澧、黄澧、澹澧、涔澧、道澧等等。于是,这八条带着“澧”字的一级支流,加上澧水干流,便也总称为了“九澧”,而后“九澧”便成了澧水流域的代名词,澧水流域也就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九澧”。

  “九澧”中的八条支流,为澧水注入了永生的活力和万古不息的源泉。茹水发源于大庸(张家界)西北龙茹山,全长60公里,东流入澧。漊水为澧水最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鹤峰县七眼泉,经桑植杨泗庙、慈利江垭、象市,全长220公里,于慈利县城西北郊汇入澧水。渫水分北、中、南三源,北源源于湖北省五峰县香日坪,称北溪河;中源源于石门县南镇乡泉坪村高家界,称泉坪河;南源分前、后二河,前河源于石门县南镇乡碑垭;后河源于石门县南镇乡龙门洞,下流8。5公里至两河口与前河汇合,纳无数小溪至金河,称金家河。三源中以南源后河水量最大,是渫水源头的主要河流。三源先后在江坪乡龙洞河汇合后东下,经泥沙市、黄虎港、所市、磨市、袁公渡、阳泉、皂市、新关,全长165公里,于三江口汇入澧水。黄水发源于石门县西北黄石山,因溪出雄黄而得名,全长40公里,于沿市汇入渫水。温水发源于石门县西北阳峰山下石渓中,长20余丈,因水若汤沸俗名热水溪,全长75公里,会九渡河水会,出鱼儿溪入渫水。澹水发源于石门县,北源石门燕子圈门铺;南源石门瓜子峪艾家山,二支在临澧官亭水库合流,流经临澧、澧县,至伍公嘴与涔水合,全长60公里,出小渡口汇入澧水。涔水亦分南北两源,北源出澧县大极山东鹿白岩壁,南源石门燕子山,二支在王家厂水库合流后,流经大堰垱、至伍公嘴与澹水合,全长114公里,出小渡口汇入澧水。道水亦分南北两源,北源源于慈利县桃子溪一带,多系溪涧泉流组合;南源于慈利县五雷山,二支在石门县广福桥汇合后,流经临澧、澧县、津市,至道河口汇入澧水,全长101公里。这样,澧水经过三次大的纳流之后,便一路东去。

                       (二)

  那么,“九澧”究竟源于何时?据《直隶澧州志》所载的:“《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洞庭)孔殷。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沱水,发源于石门县穿山河乡石碑垭,经太平、子良、水田岗,于大河洲入洈水。全长45。5公里),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岳阳)”之类的说法之外,恐怕已经很难弄得更为准确的了。然而,人们逐水而居的这一事实,确实在经过了考古学家们一系列的发掘与论证之后,完全证明了“九澧”曾经孕育和创造了这块土地上古老灿烂的文明与中华民族的辉煌。

  1964年,位于渫水东岸的皂市文化遗存的发掘,被考古界命名为“皂市下层文化”,揭开了澧水流域古老文明的面纱,后被考古界命名为“皂市下层文化”;1977年,考古学家们在安乡县刘家嘴村发现了汤家岗古代遗址;而后的1986年,考古学家们在彭头山古文化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这一重大发现打破了“中国栽培稻源于印度”等地的传统观念,改写了人类文明的历史;1991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在澹水古道边的正试发掘,使城头山这座6000年前的古城,展现了中华第一古城的风彩,重现了在阶级与国家、家庭与社会诞生之初原始氏族社会的刍形,予示着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与转折,同时考古学家们曾经只见古稻粒而苦苦寻寻觅觅的古稻田终于在城头山得以出现,了却了他们一桩梦寐以求的夙愿,并且鉴定了这片古稻田6500年的高龄;2005年,位于津市澧水下游主河道旁的虎爪山这一澧水流域文化类群早期典型代表的进一步发掘,更使我们有幸跟着考古学家穿过时空隧道,看到了40-50万年前老祖先们所打制的各种石器。此时的先民们并不知道,与他们同时的北京周口店,也有着同样具有聪明智慧的山顶洞人,而他们就是讫今为止南方文明与北方文明的共同缔造者。还有,位于安乡县的汤家岗古文化遗址、划城岗、白家岗、打鼓台遗址、蔡家溪窑址;位于临澧县的宋玉城城址、申鸣城城址 、邹家山遗址;位于石门县的古城堤城址、燕尔洞洞穴遗址 ;位于津市的罗家台、洙沫湾、实屁股、邵家嘴等遗址;位于澧县的澧州古城 、八十垱、十里岗、三元宫遗址等等……这些都是澧水流域文化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考古学家们惊叹澧水流域曾是长江流域文化的核心,中华文明源头是南北齐头并进的。

                       (三)

  人们说:水是有灵性的。什么是灵性?《辞海》说:就是犹为聪明。在这点上,“九澧”是最不容置疑的,是最有代表性的。当初是“九澧”孕育和创造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宋玉城城址等一系列古文化遗址在澧州大地的灿烂与辉煌,并让它们活得生机勃勃。然而,为了不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又是“九澧”残酷地摧毁和埋藏了由她自己孕育和创造的灿烂与辉煌。那些古文化遗址,无论是皂市的、虎爪山的,还是城头山的,都在她无情的吞噬中被深深地埋入了地下。城头山古城曾经在6000多年前诞生,又突然在4000年前的某一天销声匿迹,完整的被洪水淹没,埋藏在了厚厚的泥沙之中。就是因为这样的无情与埋藏,才记录和保存了这些古文化遗址真实的历史痕迹,才成就了这些古文化遗址得以重见天日后的奇迹,才使我们有幸揭示出它存活于世的2000多年逐步形成、完善的过程里,给人们留下的在土地使用、城镇建设、丧葬祭祀、手工制作、水稻栽培以及阶级与国家、家庭与社会等等方面的宝贵资料,使我们有了能与远古祖先进行亲密的接触和跨越时空界限的亲切会晤。这种创造与湮没、鲜活与沉寂的必然选择就正是“九澧”灵性的最佳证明。

  曾经,“九澧”的灵性并不止于此,而在于她更书写了澧水流域的风物美与人物美,惹得人们对这一方水土称羡爱慕不已。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在《离骚》中就吟咏过“望涔阳兮极浦” 、“遗余佩兮澧浦”,在漫游“涔阳古道”时,留下了“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名句,为澧水赢得了“兰江”的美誉,道尽了澧、沅大地的馨香。楚顷襄王之子熊完,在秦国九年的人质生涯中,时时思念楚国家园,留下了“洞庭兮木秋,涔阳兮草衰”的悲愤之作。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政治家、诗人卢照邻写出了“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的美景。唐代诗人岑参,出生于湖北江陵,因羡澧州之美,曾以“君往澧水北,我家澧水西”而自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家柳宗元则留下了“自汉而南,州之美者,十七八莫若澧”的名句。以至明代文学家袁宗道则以“移家澧水”的心愿,表达他对澧州的热爱。

  或许,1980年元月,著名画家吴冠中发表《养在深闺人未识》这篇优美的散文,向世人推荐风景明珠张家界之前,屈原、柳宗元等等大家们,并不曾体味到澧水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张家界奇峰美景的风光,却就对澧州山水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神往,这是因为澧州有着独特的风光美、自然美、人文美的原因所致。今天,当人们日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吴冠中先生、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再说长江”节目组把秀美的澧水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期望,便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了。因此,雄踞澧水之源的武陵源风景区迅速崛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震环宇,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之后,随之而来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彭头山古文化遗址、八十垱古文化遗址、余家牌坊,“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八大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壶瓶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夹山,省级森林公园嘉山、天供山、黄山头,以及以澧州文庙、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澧州古城、贺龙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林伯渠纪念馆、丁玲纪念馆、九溪卫古城、兴国寺梅花殿、范仲淹读书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文景观则都是装点“九澧”的亮点。

  生活在“九澧”的人们是喝着澧水、泡在澧水里长的,澧水的灵性便也生生不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她的子民们。我们很难想象,在那种生产方式十分落后,没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当年生活在虎爪山的先祖们,是如何打凿出那些各式石器的?生活在城头山的先祖们在构筑古城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东西、南北四门定位在同一水平的垂直线上,以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当中日考古学家们用最先进的测绘仪器勘测时,都惊叹先祖们高超的测绘定位技巧;又如何想到利用澹水天然河道支流与人工河巧妙结合,形成防护能力极强的护城河;并且在城内作出居住区、作坊区、耕作区、祭祀区、墓葬区、蓄水取水区的统一规划;还打磨出精致的玉器饰品,钻出头发一般粗细的孔便于佩带┄┄这些惊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使我们看到先祖们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的时候,又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难解之迷。这就是我们能引以为荣的先人,喝过澧水的先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开创“楚辞”先河的伟人屈原;与屈原并称为“屈宋”的大诗人宋玉;晋代吏部尚书,囊萤夜读的车胤;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子,出任澧州剌史达16年之久的彭王李元则;唐宪宗李纯的女婿,澧州剌史杜悰;湖南最早走向全国,在全唐诗里存诗260多首的晚唐诗人李群玉;在今澧县一中洗墨池处,“适来武子(车胤)之乡,尝慕文山(李群玉)之学”,“效囊萤于早岁,诵读弥勤”的宋代名相范仲淹;宋代皇族宗室,官拜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的赵彦若;元代状元郝希贤;明代官至两部尚书,心系澧州百姓的廉吏李如圭;在澧延续了共11代,达221年的华阳王——朱元璋之后;禅隐夹山的李自成及其坚守天供山夫人寨17年的夫人高桂英;打响推翻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枪,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的蒋翊武;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元帅、林伯渠、廖汉生、袁任远;中国现代著女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丁玲等等,都是喝过澧水、泡过澧水,名垂青史的。无怪乎清代文人龚之茗曾经盛赞:“澧居洞庭西澨,志称神仙窟宅,柳子厚亦称南州之美莫如澧,则以气节、文章,若屈,若宋,若车武子,代有伟人 ……不愧为文献名邦”。

  就是生活在“九澧”的汉、白、苗、土家各族人们,在世世代代的和睦相处中,为保家卫国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和贡献,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跟随贺龙参加红军的就达15000人,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也有近20000人,他们都是澧水滋养的英雄儿女。同时,“九澧”的各族人们又都演绎、传承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与民间艺术,而使得澧水大地生机勃勃。桑植民歌、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澧州荆河戏都入选了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人们口碑相传的众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也给“九澧”注入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的文化发展、想象空间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都应该是“九澧”灵性的赐予。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