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琴书

琴帝中琴宗五大名琴是哪些琴
1个回答2023-11-12 02:22
《琴帝》中琴宗五大名琴是九宵环佩伏羲式、大圣遗音琴伏羲式、枯木龙吟琴、鸣凤琴、春雷琴连珠式。

《琴帝》作者是唐家三少。主要讲述了在一个魔法的世界里,一个天性单纯的少年叶音竹,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该书开创了音乐魔法的先河,颠覆以往的设定,彩虹等级赤、橙、黄、绿、青、蓝、紫成为所有武技和魔法衡量的标准。
《琴帝》中琴宗五大名琴是哪些琴?
2个回答2022-07-26 21:41
鸣凤琴,枯木龙吟,春雷琴,大圣遗音琴,最后一个好像是飞瀑连珠琴
宋徽宗《听琴图》琴曲名字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3-09 02:37

北宋·宋徽宗《听琴图》原文:

吟徵调商灶下桐,

松间疑有入松风。

仰窥低审含情客,

似听无弦一弄中。

白话释义:我们的古代,礼、乐、诗、赋,也就是一大三小棵的松竹树。或者黄冠缁服,或者纱帽红袍,或者纱帽绿袍,或者蓬头童子,颤颤悠悠声,悉悉索索听,虚虚实实境,不愧是老手,真要“哀家”绰绰有孙埋余的想不尽。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听琴图》画中是以宋徽宗为中心,以他“溺信”道教为背景,因此是有迹可循的。这不是一般的人物肖像画,而是有真实的事件为依据。其中有许多有关政治、宫廷、宗教方面的内涵。从画中解读出发,并以《宋史·徽宗本纪》相印证,由此追踪《听琴图》的作年。

其中最突出的记载,就是政和七年(1117年),恰恰也是《听琴图》的创作年代。这一年可以看作宋徽宗也是北宋王朝政治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的标志。

据史书记载:“二月辛未,改天宁万寿观为神霄玉清万寿宫。甲子,会道士二千余人于上清宝篆宫,诏通真先生林灵素,谕以帝君降临事。……乙亥,幸上清宝篆宫,命林灵素讲道经。”“四月庚申,帝局差讽道策院上章,册己为教主道君皇帝。”

这是徽宗崇信道教,历年活动的一个最高潮,就是“册已为教主道君皇帝”。而《听琴图》中,徽宗本人,穿的是一身道服,正是以“教主道君皇帝”的崇高身份自居。

所以,《听琴图》所描绘的正是宋徽宗在政和七年则腊蚂四月册为“教主道君皇帝”以后,与朝中权臣接见,抚琴论道,暗通心曲的艺术场景。其作年正是在政和七年(1117),徽宗以“教主道君皇帝”的双重崇尊身份的艺术记录和历史纪念。

宋徽宗与琴
1个回答2023-11-21 20:13
宋徽宗(公元 1082 年— 公元 1135 年)即赵佶,原籍河北涿县,宋神宗之子,宋哲宗之弟,哲宗崩后,即位为北宋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

金兵南下攻宋时,他把帝位专予宋钦宗(赵桓),自为太上皇。后金兵灭北宋,他与钦宗皆被虏至北方,最终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宋徽宗赵佶,不但书画是行家里手,对古琴也情有独钟。邓椿的《画继》、汪柯玉的《珊瑚网书画跋》载:政和年间,宫中不仅有书画院,还设有琴院。

徽宗将天下制琴的能工巧匠招至琴院,切磋技法,研制精琴,造就了曾智仁、卫中正、朱仁济、马希亮等一批制琴大师。他还设立了乐坛,常常举办古琴竞比活动。宋徽宗嗜琴成癖,他不但自己做琴、弹琴,还是懂行的古琴收藏家。他到民间四处寻觅好琴,将古今名琴藏于“万琴堂”中。

他痴迷于古琴世界,将自己对古琴的所思所想绘成《听琴图》以表所悟,此画意境高远,似琴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他对琴文化极为重视,除其本人是琴家以外,他还在内府设“ 万琴堂 ” (百琴堂),广罗天下珍贵名琴,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图文来源于网络。
刘宗琴签名怎样写好看
1个回答2023-04-08 18:22
稍微连笔,不要太大
剑宗琴宗影宗灵宗游戏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2-12-26 04:45
青云传。
青云传是一款仙侠风格的角色扮演手游,游戏拥有丰富的PVP内容和纯正的仙侠风格,纵横三界屠戮四方妖魔,热血pk捍卫仙侠荣耀。御剑飞行,门派修炼,群英论剑,自由感受仙侠世界。
琴声筝筝宗宗如清泉出涧...出自哪里?
2个回答2023-08-07 12:08
出自<<列子.汤问>>
琴帝 琴宗九大名曲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吗?
3个回答2022-08-05 13:20
是真实存在的。
听琴图中宋徽宗写的什么诗?
2个回答2023-11-14 12:18
1、听琴图上的不是宋徽宗写的,是有"六贼"之首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
2、原文:
吟征调商灶下桐
松间疑有入松风
仰窥低审含情客
似听无弦一弄中
其中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画押,这样一来,这幅作品就成了他的了。其实这一幅作品是他画院里的画家绘画赵佶本人行乐时的状况。
3、翻译解析:
诗中引用汉代文学家蔡邕的故实,其发现邻家灶下烧饭的桐木,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并将之制作成焦尾琴的故实。同时,诗中又似乎在提示着琴声的旋律,透过此图将此天籁之音送出画外云霄。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常以音乐比喻政治,有意以身为国君的徽宗所弹的「调」,臣子专心聆听,在君王的主「奏」下,君臣一片「和谐」。在《宋史‧乐志》也有描述:「琴者,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文中对琴律的文化意涵有所解释,琴为乐器之君,琴音具有道德元素,能辅导人的行为。因此,《听琴图》除了反映宫庭内崇尚文人性灵的品味,与肖像画性质的徽宗行乐图外,在宫廷政治文化的角度下,是具有鉴戒的作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