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堤中州大鼓表演

杭州 苏堤,白堤的由来?
3个回答2022-08-25 22:21
苏堤

杭州苏堤是北宋元佑五年(1090),诗人苏轼(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杭州西湖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白堤
白堤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为了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兴建的,以风光旖旎而著称。后来,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
白堤旧日以白沙铺地,今已改为柏油路面,两侧花繁树茂,有绚丽多彩的碧桃,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明代王稚登的《十锦塘》诗,将堤上景色渲染得十分热闹:“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春满好怀游意懒,莺撩吟兴客情闲。波中画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无限风怀拼一醉,醉看舞蝶绕花间。”
杭州的苏堤春晓”也叫苏公堤。为何叫苏堤呢?有谁知道不?
1个回答2024-01-19 19:15
 这个跟“苏轼”有关系哦,我是从《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里看来的。
杭州的苏堤和白堤的来源
2个回答2022-08-20 22:26
西湖中的苏堤和白堤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白堤原称“白沙堤”。横亘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说的就是这条堤。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称为白堤.白堤的特点是一株柳树一株桃,所以每到春天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上时似在画中行。
杭州杨堤景行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8:12
  大德天下山仰止

  扬公:杨孟瑛,字温甫,四川酆都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十六年(1503)出知杭州。其时,西湖葑塞已久,湖西一带几成平陆,杨孟瑛力主疏浚,恢复湖面。他上奏朝廷,请求允可,但疏浚复湖对某些既得利益获得者并非好事,因而引发激烈争议,历时长达五年,浚湖方得以实施。
  1.明正德三年(1508)三月至九月,杭州府动用民工8000人,清除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田荡近3500亩,并以疏浚、开拓今西里湖等处产生的淤泥、葑草等用于加高苏堤,另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北起仁寿山、马岭山脚,南至赤山埠、钱粮司岭东麓,连接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长堤。堤北段原有宋时所建桥梁三座,这样,西湖上共有了3条长堤,6座桥。
  其实近北三桥,宋已有之,杨公所筑为南山三桥,当时杨公虽已取三桥之名,但‘其名不立’。后田汝成自北而南名之为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这些名字都是根据各桥地理与景观特色而定的,杭州人把它们与苏堤六桥并称‘十二桥’。胡潜《西湖竹枝词》云:‘十二桥头日半曛,酒垆花岸共氤氲’。可见十二桥在当时之胜。
  2.杨孟瑛在杭州知府任上浚湖筑堤,借鉴、继承了自唐李泌、白居易以来杭州地方官注重西湖保护的优良传统。但浚湖筑堤却触犯了一批占湖豪强的利益,杨孟瑛因此遭到地方恶势力的强烈忌恨,被某御史弹劾。经明廷吏部复议,决定对杨孟瑛予以降职,但又命其“量用民力,以终全功。”然而,他最终还是因此次力排众议,锐意恢复西湖湖面而遭到打击,被降职调任为顺天府丞,离开了杭州。
  3.杨孟瑛浚湖筑堤在历史上得到了应有的评价。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称其浚湖后,“西湖始复唐、宋之旧。”又说:“盖自乐天(白居易)之后,二百岁而得子瞻(苏轼)。子瞻之后,四百岁而得温甫。”杭州老百姓后来将他的塑像安放于孤山的四贤祠(杨孟瑛本人辟建,祀李泌、白居易、林逋、苏轼)中供后人祭祀凭吊。四贤祠因此改称“五贤祠”。现在杨公堤上建纪念亭及杨孟瑛雕塑,以示纪念。
  《颂杨公》
  后世不忘前世功,
  前世遗风后世承,
  大德天下山仰止,
  杨堤通坦可景行。
  4. 据清刊《西湖全图》所示,在清朝初期西湖中尚有杨公堤丁家山以南一段,从图上画出的堤两侧波光粼粼的广阔水面可知,当时的西湖面积比现在的面积要大得多,广及现在的西山路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乌龟潭、赤山埠一带。   弘治之后,西湖又经历了几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起了湖中的湖心亭、三潭印月两个岛屿。到公元1800年,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再次疏浚西湖,在湖中又堆起了第三岛——阮公墩。至此,‘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轮廓形成。
杭州杨堤景行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4 05:25
大德天下山仰止



扬公:杨孟瑛,字温甫,四川酆都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十六年(1503)出知杭州。其时,西湖葑塞已久,湖西一带几成平陆,杨孟瑛力主疏浚,恢复湖面。他上奏朝廷,请求允可,但疏浚复湖对某些既得利益获得者并非好事,因而引发激烈争议,历时长达五年,浚湖方得以实施。

1.明正德三年(1508)三月至九月,杭州府动用民工8000人,清除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田荡近3500亩,并以疏浚、开拓今西里湖等处产生的淤泥、葑草等用于加高苏堤,另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北起仁寿山、马岭山脚,南至赤山埠、钱粮司岭东麓,连接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长堤。堤北段原有宋时所建桥梁三座,这样,西湖上共有了3条长堤,6座桥。

其实近北三桥,宋已有之,杨公所筑为南山三桥,当时杨公虽已取三桥之名,但‘其名不立’。后田汝成自北而南名之为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这些名字都是根据各桥地理与景观特色而定的,杭州人把它们与苏堤六桥并称‘十二桥’。胡潜《西湖竹枝词》云:‘十二桥头日半曛,酒垆花岸共氤氲’。可见十二桥在当时之胜。

2.杨孟瑛在杭州知府任上浚湖筑堤,借鉴、继承了自唐李泌、白居易以来杭州地方官注重西湖保护的优良传统。但浚湖筑堤却触犯了一批占湖豪强的利益,杨孟瑛因此遭到地方恶势力的强烈忌恨,被某御史弹劾。经明廷吏部复议,决定对杨孟瑛予以降职,但又命其“量用民力,以终全功。”然而,他最终还是因此次力排众议,锐意恢复西湖湖面而遭到打击,被降职调任为顺天府丞,离开了杭州。

3.杨孟瑛浚湖筑堤在历史上得到了应有的评价。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称其浚湖后,“西湖始复唐、宋之旧。”又说:“盖自乐天(白居易)之后,二百岁而得子瞻(苏轼)。子瞻之后,四百岁而得温甫。”杭州老百姓后来将他的塑像安放于孤山的四贤祠(杨孟瑛本人辟建,祀李泌、白居易、林逋、苏轼)中供后人祭祀凭吊。四贤祠因此改称“五贤祠”。现在杨公堤上建纪念亭及杨孟瑛雕塑,以示纪念。

《颂杨公》

后世不忘前世功,

前世遗风后世承,

大德天下山仰止,

杨堤通坦可景行。

4. 据清刊《西湖全图》所示,在清朝初期西湖中尚有杨公堤丁家山以南一段,从图上画出的堤两侧波光粼粼的广阔水面可知,当时的西湖面积比现在的面积要大得多,广及现在的西山路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乌龟潭、赤山埠一带。 弘治之后,西湖又经历了几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起了湖中的湖心亭、三潭印月两个岛屿。到公元1800年,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再次疏浚西湖,在湖中又堆起了第三岛--阮公墩。至此,‘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轮廓形成。
广州广州星河丹堤位置在哪儿?
1个回答2022-11-24 17:06
黄山鲁森林公园内。
鼓词的温州鼓词?
1个回答2024-03-16 12:20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或“盲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亦为华东和浙江省的主要曲种之一。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通俗易懂,内含丰富;唱腔押韵,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温州鼓词发源于温州瑞安,流布于温州、青田、玉环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瑞安市申报的“温州鼓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3。

雷州换鼓是什么鼓
2个回答2023-10-25 04:39
“雷州换鼓”“钱塘江潮”、“广德埋藏”、“登州海市”
赵州名人?
1个回答2024-03-13 15:25

李阳冰是赵郡平棘(今赵县)人,字少温。约生于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曾为当涂(今安徽当涂)令。李阳冰与李白同宗。李白以李阳冰辈份较高而认其为族叔,并作《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升公清风亭》、《当涂李宰君画赞》等诗赞之,在《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中李白写到:“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他们的友谊中又增添了一种血浓于水的同族亲情。李白临终前,将一生的诗作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精心将李白诗稿编成《草堂集》10卷,并为其撰写了序言。

关于福州鼓山有没有什么传说
1个回答2024-02-18 09:31
涌泉寺西有狮子峰,形如狮子,沿狮子峰西下行数里,即到达摩洞,洞内有一尊2米左右的达摩面壁坐像,洞外一巨石,石壁如斧削,上刻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的18景,这就是鼓山十八景: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全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蜓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宫。 这18洞景经过风化瓦解 岁月淘洗现在有的景点已看不到了,但大部分景点仍然惟妙惟肖,连同那美妙的神话传说,让游客感觉到大自然的无比神奇.
热门问答